商旅行腳隨筆29-『招待老外吃猴頭菇筆記』

  初嚐猴頭菇的滋味,我就被它那股鮮甜深深吸引著。1995年10月份,台北高級家庭音響展開幕。我接受某集團進口商之邀約,前去希爾頓飯店貴賓廳,主持一次首開生面的中外記者招待會。由於我本身就是揚聲器製造商,對於家庭與劇院用之Hi-Fi組合稍有涉獵,故爾這次的記者會進行相當圓滿。主人滿意之下招待晚宴,酬謝我的拔刀相助之情。

  晚宴席設於希爾頓的中餐廳,招待對象包括國外供應商,以及下游之分銷商。宴會開始之前,我繼續介紹與宴者大家互相認識。接著大菜一道道的上桌,賓主開懷彼此敬酒。中國料理不外乎煎炒煮炸,外帶燉燜燻烤。或許外國佬對於中國料理十分好奇,道道料理上桌總會問東問西。害得我忙著為他們解釋說明,老半天自己還空著肚皮呢。當晚之表現如何?我為自己打了個80分高點。

  然而,當那那道「猴頭菇雞湯」上桌之時,害得我差點當場出糗。斯時,湊巧是我初次接觸猴頭菇料理。來龍去脈尚未弄清楚之前,不知該如何向老外翻譯說明。或許是情急智生?當場我立即掰了一篇故事搪塞過關。我說:「這是今年新發現的中國料理食材,它是一種菇蕈類食物,營養豐富不輸一般菇蕈類。由於它的外觀很像猴頭,所以它就被稱呼為『猴頭菇』(Monkey-Head Mushroom)。」

  洋人一聽到「猴頭」兩字,雙眼睜大如似銅鈴一般,以為它是猴子頭上生長出來的菇類。迫使我不得不費盡唇舌加以解釋。我說「它們是人工栽培的菇蕈,產量稀少且又是新的產品,非常的珍貴。大家非常幸運遇上了它,就讓我們一起分享她的美味吧!」我的這篇故事說得活靈活現,那些老外也聽得頻頻點頭。於是晚餐就在和諧氣氛下進行著。每個老外喝過一口湯,嘴裡便跟著一聲「讚!」賓主皆歡,興盡而歸。

  嗣後有位媒體記者發問,這篇故事從哪裡可以見到?我回答她說這是我瞎掰的,我怕記者多事添油加醋,所以,請她千萬不要發表出去。她向我保證沒有錄音,也不會撰稿提供給報社發表。有了她的保證之後,我總算放下心中之石。之後,我曾向菇蕈方家請教,這才知道猴頭菇是中國大陸,大、小興安嶺山區之野珍。它生長在原始森林深處,長相確實如猴頭一樣唯妙唯肖。

  野生猴頭菇的表皮有層絨毛,但它柔軟不會刺傷人手。此菇喜歡生長在粗老的樹幹上,因為容易汲收它所需要之養分。根據方家所言,曬乾之後的猴頭菇呈現黃褐顏色。古早它一直是皇家擁有之私菜,後來隨著宮廚之外帶而流入民間食譜之內。生鮮之猴頭菇料理,快炒燉湯兩相適宜。煮熟之後滋味芳香,進入嘴裡鮮甜滿嘴流竄。現今台灣市面所見之罐裝猴頭菇,全部都是人工栽培之產品。

  罐裝猴頭菇的滋味,直逼天然野自生之野菇,加工之後香氣猶在,故爾推出市場頗受歡迎。特別是它那種獨有之香氣,雖然在下僅只嚐過兩次,對於它的香氣至今猶難忘懷。客家人有句俗話罵人說「猴頭喇卡」,意即是說,此人長得其貌不揚的意思。老祖母常將此話掛在嘴邊,罵罵晚輩無傷大雅。話雖如此,在意者還真不少。一樣是以猴頭為名的「猴頭菇」,它卻是很受歡迎之美味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