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

在我國的古早年代,松竹梅被文人比喻為「歲寒三友」。此三友各具特色,各有其獨特之風格。吾人盛讚它們欣賞它們,或許就是取長於它們的堅貞的個性,以及它們挺拔不阿的外貌吧?

竹子歷來給人印象,它就是志節之代表。自古以來,許多聞人志士莫不以它的堅貞為榜樣。錚錚超群,守氣似玉,尤於萬難中所表現之格節,總會給人以一種硬而不折之感覺。

竹子本就是普通而又有趣之植物,中國文人認為它是謙謙君子。因是之故,凡在讀書人的周遭,幾乎都可見到竹子的栽植。

在文人眼中,顯然是喜歡它俗氣不染之本質。而「無竹令人俗」的名句,大概就是基此而衍生之靈感吧。

科技世界裡,都市生活之癌,人們陷入「忙、盲、茫」的漩渦中。而這些不良基因之影響所及,人們也就更加思念「竹」之存在啦。

1990年秋季中旬,我在奈及利亞與友人合資設廠。廠地闢建之初,週遭有多墩前人留下來的刺竹欉。雖然沒人照料它們,可是欉欉生長得有模有樣。

工廠奠基之日恰好當地的雨季結束,那些刺竹受到雨水充足之滋潤,竹根之處冒出許多新筍。黑人工頭過來請示,那些竹墩該如何處理?我個人私下覺得,將它們剷除十分可惜。不如將它們栽植為防風牆。

主意既定,立即下令黑人將那些竹子連根挖掘。然後將它們,栽植在與隔鄰土地界線之處。竹根部之新筍,則全部挖出來當食材。當晚嫩筍與豬肉一起紅燒,有些就與排骨一起煮湯。

於是這頓晚餐,就在筍香肉香之陪伴下,不論黑人白人,個個都吃得滿嘴油光,大夥樂得歡笑滿堂。黑人國家以軍領政,人民只是軍頭手中的政變本錢。奈國國土面積廣袤,石油礦產豐富,還有殖民時期的輝煌建設。

然而,那些不錯的建設到了他們手中,不到十年就變得支離破碎體無完膚矣。一些嗅覺靈敏的台灣商人,覷準機會便落腳在此營生。因為他們個個長袖善舞,左右逢源,即便是做個小小生意,他也都能賺滿荷包凱旋而歸。我之能夠在此立足,或許也是這種原因使之然吧?

就在吃過竹筍紅燒肉之後,黑人對我愛戴有加。在他們眼裏,我這老闆似乎無所不能。他們愛屋及烏,對那排竹子也特別的照顧。乾季長久不雨土地乾燥,他們會主動到河邊取水澆竹。

由於他們小心的照料,那些竹子生長得很好。新筍又猛冒,不久由單成眾,再由眾成林,防風牆已然成型矣。此時之竹林綠蔭濃濃,清風拂過隨風搖曳。偶而下陣小雨,雨打竹葉聲音淅瀝,聽入耳裏彷彿是撒沙蓋頂,聲聲入耳有如天籟。根部新筍狂冒遍地,再過數週便抽枝長葉,嫩綠照眼神清氣爽。

如果我工作太過勞累了,走過竹下來回一趟,所有疲勞隨之消除。這排竹子防風牆形象特立,逐漸引來附近的栽竹風潮。兩年之後,竹林風牆已成為費斯塔克鎮的新地標啦。

退休我已離開職場,我那黑女兒葛洛莉亞,經常會來信告知它們的近況。聽說這排防風苦竹已經子孫滿堂,分株繁多。恰巧費斯塔克小鎮正在推行綠化運動,許多社區裏的黑人白人,紛紛前來挖竹移植,如今竹子已成為小鎮的代表植物。

那年的環境綠化競賽裏,小鎮還獲得全國之冠咧。而我的廚娘烏節小姐,她自我手中學得許多竹筍料理之後,她也將其料理技術,毫不藏私的傳授給社居的主婦們。大家感激她的心胸,個個與她情同手足。

葛洛利亞寫到此處,還用紅筆框起要我和她們一起同享殊榮。咦!「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想不到當時無心之栽竹做牆,現在竟已竹竹成林矣。獲悉消息之後老懷舒暢,當晚不自覺的也多吃了一碗飯。

說真格的,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中,我獨對竹有所偏好。儘管文人將它們排序松竹梅,其實,竹子才是公認的三友之首呢。

就以文學領域來說,在詩詞歌賦與文章之中,以竹當主角或配角者,在在並非少數。而在電影攝影或畫作上,竹子出現機會似乎遠超過松樹或梅花。竹之名字響亮在於它的高風亮節,它是骨氣的象徵,因此處處受到尊敬與援用。

至於竹子之用途有目共睹,它可製作家具、文具、或文具武器等等。此外,它還可以製作漁具、容器或農具,用途之廣不勝枚舉。它的竹筍可食眾所皆知,竹葉可當濾水素材又可當作綠肥。

其細枝可以紮城掃帚,粗幹用途之多難以細數。總之一句話,竹子與人類之生活息息相關。若想將它做個更深入之敘述,相信三天三夜也無法將它說完。由於個人之才疏學淺,僅能將竹子與人類關係,作出上列之簡單敘述罷了。

竹筍是我的至愛,不論它的體質是苦是甜是脆是硬,我都來者不拒並還將其特性發揮到極致。竹筍的天生或加工後的酸甜苦辣滋味,我都毫無猶豫的將它接受下來。

記憶裏,老厝的前後左右皆有植竹當作圍籬。正門前方栽植當屏風者,它是一種像似箭竹的「雞喇竹」。它的竹筍比箭竹筍高大,適於燒烤或開水汆燙製作酸筍。這種酸筍略帶苦味,用它炒肉片豆鼓或單炒辣椒,滋味雋永十分下飯。

古厝左側是一排多層之「烏葉竹」,它的竹筍外殼滿刺手之絨毛,黑呼呼的眼見就不喜歡它。這種絨毛隨著成長產生老化現象,老化之絨毛堅硬銳利,紮入手肉之中奇癢難受。

烏葉竹的竹筍剝殼之後,筍肉呈現出淡淡的黃綠色澤,肉質稍具苦味但不濃厚。將它與肥豬肉同燒滋味美佳,入嘴滑潤爽脆口感不錯。老祖母喜歡用它燉燒客家封肉,而這種封肉就是老祖父的最愛。

老厝之右側與屋後全都栽植刺竹,此竹的竹材質地堅韌硬度夠,適合用作扁擔和竹刀。早年山鄉開墾拓殖時期,關卡防守之隘勇們,手持之長矛竹刀或棍子就是用老刺竹作成的。

此外,用來裝豬裝雞之竹籠子,多半也是用刺竹之篾片所編成的。它的最大作用可以當做防風牆,又可阻擋敵人之入侵。它的竹筍肉黃裏帶著濃苦味道,通常無人會將它列入菜譜。

某年夏筍生長多支,我便將它挖掘去殼與豬肉同燒,並還將它薄片汆燙後炒以辣椒。剩下一支大筍則是滾刀切塊,放入鍋中與排骨同煮。為怕驚動家人我私自先行嚐味,筍湯微苦喝完口中回甘。

刺竹筍之筍肉細緻結實,紅燒豬肉滋味還算可以,可是筍片不知是何緣故?入嘴之後就有一股濃濃之苦味。為怕遭到家人反感,試過之後便將肉片挑出,剩餘之筍肉與湯汁倒入廚餘桶內。

雨天聽竹是古厝竹子高雅的一面,大雨來時雨水打擊竹葉,唏哩嘩啦彷彿音樂演奏。九降風吹竹葉嘩啦作響,聲勢浩大震人耳膜。夜鳥投林咕咕尋伴之叫聲,透露焦躁悽厲令人同情。

至於明月星稀之夜晚,走過竹下踩到落枝嗶啵連響,讓人誤以為後頭有人跟蹤咧。夜深人靜漫步竹林,心情之反應又是一番滋味。我愛竹子更愛其筍,唯一遺憾就是沒有藝術細胞,無法將其最美的一面呈現出來罷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