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

住家附近的積穗國小後方,有一條兩旁巨榕駔成之榕樹大道。就在榕樹大道口前端,有一口造型奇特之生態池。三個小半圓小持擁著一個大半圓池子。水池面積之半徑約五公尺左右。左側小池內有幾條蓋斑鬥魚,和一大群的大肚魚。之後,大池子內增加了吳郭魚和鯉魚。這些魚族的生命力特強,生育率也很高。

記得牠們放入池內不久,魚子魚孫已經滿池活躍竄游矣。主池右側的小水池內,六、七朵布袋蓮在池內隨風飄蕩。三、五朵大萍草則悠哉游哉的漂浮著。魚兒游動稍劇,這些萍草與布袋蓮就隨波漂浮不定。

來自南美洲的布袋蓮,多次颱風之光臨並未减弱它的生命力。現在它們隨風飄動著,一忽兒東一會兒又西。滾圓的浮囊頑皮的伸出水面,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光芒。幾條蓋斑鬥魚似乎非常依戀著布袋蓮,它飄到哪魚就跟到哪。蓮根上附有許多浮游生物,很自然的就變成了鬥魚的糧食。

而那些來自非洲的大萍草,長相層疊萍葉青翠可愛,遠遠望去像朵綠色蓮花,手去觸摸它的綠葉,卻讓人有種毛茸茸的感覺。它的浮力没布袋蓮好,可是團結性遠超過布袋蓮。

大萍草的再生與繁殖力強,三幾朵放入水中,幾日不見馬上長滿角落。它門的鬚根相互纠纏,風吹再大都無法拆散它們。某次颱風過後約一星期,我再度走入校園拜會生態池。大池子裏的水保持著八分滿程度,大萍草與布袋蓮元氣振作,依然是蒼翠放綠十分搶眼。

不知道是哪個頑皮孩子,故意將那團結的大萍草分離散落,隨風吹送漂浮滿池。布袋蓮也被他們折斷,撕破氣囊胡亂丟落滿池。幸好魚兒全都無恙,牠們都還在水中優游自樂。

許多不知死活的飛蟲歇腳蓮葉頭,啪噠一聲魚躍出水,順勢便將那飛蟲含捲入腹。接著幾下水中的咀嚼,頓時蟲羽漂浮水面,成肉已入其肚內化作養分了。這天在生態池內,被放校工進兩條大錦鯉,以及一些外觀漂亮的吳郭魚。

這群水中饕客胃口特佳,上一口下一口,不久便把池內的大肚魚吃個精光。意猶未盡,牠們還凌虐著布袋蓮與大萍草。管它是根也好是葉也罷,只要能夠入嘴,牠們都來者不拒。

一群在池畔做晨操的老人家,慈悲為懷,為了搭救這些弱者,有人將布袋蓮與大萍草,撈出分別放入另口水池內。這些獲救的水草族群隨遇而安,換到新環境不久,它們照樣又是綠意盎然的漂浮水面啦。

前不久學校放暑假,附近一群老人家進入校園活動或作晨操。有一老者在餵魚,一不小心栽入水中喝了水。還好附近人迅速伸出援手,這才將他拉出水面逃過一劫。可惜一池子的布袋蓮與大萍草被老人家壓垮,很久仍然無法恢復原狀,原因何在?至今仍然找不到它的答案。

因受學校生態池知感染,我在家中飼養了一小缸的水魚。原本只是一種賞心悅目之消遣。奈何人性疏懶,對於清洗魚缸視為畏途。於是聰明的魚販子,引進一批稱作清道夫的垃圾魚,借助牠貪吃的個性,將魚缸內的雜質殘餘清除乾淨。

這種醜陋貪吃的外來魚種,短短數年內,因為人為的縱放,帶來本地水域生態空前之丕變。此類於養魚缸內生存之清道夫,牠就是書上所稱的「琵琶鼠魚」。它們來自巴西亞馬遜流域的各大小河流,外貌醜陋難看,表皮粗硬便於防禦水分的蒸發。牠具特異功能,那就是在枯水期間可以用胃代替鰓來呼吸。

因為牠的壽命特長,皮粗可以防敵傷害,一旦被捕之時,牠還會假死逃過凌虐。這種萬能具備之水族,實在得天獨厚。不過,儘管牠處處佔盡便宜,人類仍然是牠們最怕的天敵。琵琶鼠魚的地域力極強,環境適應力也相當厲害。

這種「清道夫」琵琶鼠魚,不管是臭水溝或急水區,牠都能夠悠閒自在的過活。同區內的水族若不爭氣,沒多久就會被牠驅離現場。南部某廟前有一口放生池,池內成千上百的放生烏龜受傷累累。

住持覺得奇怪而聘專家研究,結果發現一件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怪事情。那位專家全心投入追索之後,發現池內有數條,體長卅餘公分的清道夫在搞怪。牠們在放生池內與烏龜共處,烏龜的外殼容易生長綠藻。琵琶鼠魚的大嘴吸附在龜殼上,於是日吸月吸緊緊不放,終於將龜殼吸穿連帶龜肉也遭殃。

夏季天熱龜肉碰水生痛,烏龜難忍就乾脆爬上石背曬太陽。然而,到了冬天天冷無法離水,偏偏身上傷口肉腐生蟲讓牠難受。因此,烏龜寧願上岸凍死也不願呆在水裡。謎底解開住持大吃一驚,原本善意的放生行為,卻是被這種怪魚給破壞殆盡矣。

琵琶鼠魚的貪吃惡名昭彰,除會搶食之外,別種魚類的魚卵牠也不會放過。牠自己所生的卵個個堅硬難破,別種魚類休想動它分毫。牠們佔盡了繁殖優勢,就連多子的吳郭魚福壽魚都敵不過牠的成長。

接連著不景氣來臨,台灣景氣每況愈下。曩時大家爭養的魚類同樣厄運連連,養魚已經不是聚財的寄託。清道夫最先受到裁員,紛紛被丟棄水溝或水池中。牠那驚人的繁殖力與生命力,遂即成為水中之霸主。

現在牠成為水域裡的新霸主之後,不但排擠了本土水族的生態平衡,而且還造成了僅次於「吳郭魚」的第二危機。最讓我們所擔心的,是牠的傷害正無限制的在擴大。尤其那些被棄養在水庫中的新客,牠們往往會溯流而上,演出「乞丐趕廟公」的悲劇。

聽說水族館業者,最近又引進了黃金琵琶鼠魚。看樣子台灣的生態領域裡,將又會有一場硬仗可打啦。我們的地球就只有一個,生態環境各有領域各有所属。橋歸橋路歸路,切莫強行逾越各生物生存環境枝紅線。

各自遵守,如此皆可保住生態之平安。因此寄望各界人士各司其職,切莫越爼代庖徒增困擾罷了。過去有位佛界高僧曾經說過:「放生固然善事之舉,但是莫名其妙的放生,卻是很容易造成環境生態的浩劫。」我佛慈悲!祂所倡示生命的真諦,其原意該不會是指這些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