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

我的個性喜歡到處嚐試美味,吃多看多之後,哪裡有美食?如何吃法?我都會呼朋引半前去嚐鮮。某日有位同行並肩共席,他突然問我:「老兄,您對美食經驗豐富,請告訴我,究竟甚麼是美食?」

我很坦誠的告訴他:「好吃,吃對時節,吃對氣氛,即便是青菜豆腐也是天下美味。」他聽完之後盛讚我說:「嘿嘿,以您的答案可以肯定,縱然您不是個美食專家,但饕家當之無愧矣!」

新近連上調來一位雲南籍士官長,他擅長料理「干鍋」食物。他說這味「干鍋」,緣起於西陲雲貴一帶之山區。當地寨集居民家中,都有一座火塘地爐,火塘內之爐火經常燒著,火塘設有灶位放置火鍋,有客來訪便以干鍋宴客。

不論生客熟客來訪,通常居屋主人都會熱鍋以待。客人一到店內,立即延攬入內小座,主婦便將準備好之食材,一一放入鍋內端上桌來。再利用木製鍋匙,翻炒鍋內食材佐料至熟透入味,主人才請客人開動吃食珍饈。此時大夥圍坐取食,熱鬧洋溢滿屋,菜香酒香四處飄蕩。

眾人圍坐一圈努力取食,賓主皆歡毫無藩籬。干鍋滋味十分獨特,鹹香鮮辣或甘甜兼有之。開動吃將起來,眾人之手和嘴巴忙碌得幾無清閒。尤其主人將辣油加入之後,又麻又辣,入喉生暖直抵胃部。

士官長喜歡烹煮羊肉干鍋,因為部隊駐於岡山附近,新鮮羊肉之取得非常容易,所以,每次吃到的羊肉干鍋,滋味鮮美雋永難忘。士官長對於羊肉之取材十分挑剔,非得上選絶不妥協。

取得新鮮羊肉之後,立即進行去腥處理,然後切塊汆燙去除雜質異味。羊肉上的腥騷去除,先用調味料薑蒜爆香,再倒入羊肉與之共炒。倒入米酒或高梁酒乾炒三遍,濾除拌炒之調味料,這也是除腥去騷的步驟之一。

出鍋之羊肉濾除提味去腥佐料之後,再將羊肉放入鍋內,放入香料和辣油,添酒加水快火烹煮制沸滾,轉小火慢慢燉煮四個小時,香噴噴的羊肉干鍋,大功告成矣。此時之羊肉羊骨非常入味,入口鮮香甘潤辣味十足。

魷魚多次吃過干鍋之後,我這饕鬼吃出心得來了。夏天吃個干鍋大汗淋漓,沖個涼水澡之後渾身舒暢無比。冬季裏吃了它,香辣熱力佈滿全身,溫暖舒適胃部暖熱舒服,保證一夜暖暖好睡到天亮。

干鍋內之主料吃完,可再加入高湯,然後再放入黃豆芽、豆腐、或放入米飯熬煮稀飯。如果客人興緻不錯,打個蛋花摻入其中,滋味之美更是令人直呼爽快。某次,部隊大操練後之空閒裏,士官長又下廚做干鍋料理,說是慰勞兄弟大家之辛苦,其實給我們打牙祭才是正題。

每次干鍋吃完主料,士官長會利用鍋底加上高湯,然後再放入一些粉條豆腐和茼蒿,儘管如此簡單之料理,大夥兒人人一碗,便可大快朵頤。後來士官長弄出新花樣,他在鍋底加入高湯當作涮涮鍋。此鍋清鮮無比,用它來涮食羊肉、牛肉或豬肉,其滋味之好令人一吃而欲罷不能。

我們也曾在鍋底加入高湯之後,再放入粄條或麵線,甚至放入鮮蚵麵線煮成一鍋,其所呈現之風味又是另外一層。可惜退伍之後一直未再接觸干鍋,迨至上回朋友請吃牛肉干鍋之時,這才又讓我重新開啟干鍋往事之記憶來。

且說我人在部隊附近的廟仔口閒逛之時,不遠處一塊招牌引起我的注意。他的看板上寫著「聞香蚵仔煎」,這塊招牌經過長期的風吹雨淋,將那個「聞」字沖刷得像個「阿」字,許多小朋友看到它都稱做「阿香蚵仔煎」。

誤打誤撞的結果,偏名反比正名還來得響亮!甚至有人還以為,這家店就叫「阿香蚵仔煎」咧。曾經有人向老闆建議,換個新看板新氣象。可是老闆說,他們已經忙不過來了,哪還有時間去管那招牌之事啦。

「蚵仔煎」是台灣的民間小吃,在從前物質缺乏,生活不太富裕的年代裏,吃蚵仔煎可是民間一種至高的享受。各位可別看他煎做方法簡單,可是真煎起來拿捏不對訣竅,儘管是同樣材料同樣動作,煎出來的成品可就各異其趣囉!

廟仔口那家「聞香蚵仔煎」,小小攤子一座,設備雖然簡陋,顧客卻是川流不息。他們的爐灶是用一個大加崙桶切割而成的,上頭罩著一塊廿三吋大的平面厚鐵板。店主人夫婦倆與一個孩子,每天下午四點準時開火熱鍋,一人負責爐火與打雜,一人主持廚房煎炒工作,小孩則客串跑堂忙進忙岀。

從第一份煎起至午夜十二點打烊,一家三口都忙得雙手幾乎要打結。尤其看到他太太挺著大肚子在幫忙,一股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年景不好工作難找,再苦還得撐著,如此家庭才有後望。看到孩子邊幫忙邊寫功課,還真讓人看了有點於心不忍咧。

「聞香蚵仔煎」主人姓陳,雲林海口人。因為他從小到大都與海產接觸,所以對蚵仔原料的要求特別嚴格。他曾對我說:「為使蚵仔能夠保住鮮甜,使用的材料絕不泡水。在使用之前的洗滌力求快速,因為蚵仔吸入淡水之後,它的鮮甜度逐漸流失,這種蚵仔煎後吃起來口感極差。」

仔細咀嚼他的話頭,發現他的作品滋味,還真的是與眾不同哩。他打芡水用的蕃薯粉,在品質上的要求很挑。他專選竹山產之紅肉蕃薯,委託一家有名的製粉廠,代為生產成蕃薯粉。他說這種蕃薯粉打出之芡水,品質無法以其他之物替代。

而蕃薯粉與太白粉和水,絕對保持1:1:1的黃金比例。這種黃金組合煎出來的蚵仔煎,軟硬適度,口感最棒!這個攤子面臨三條街的三角窗地帶,位置顯著面對路衝,故其租金比較便宜。

從前很多小吃攤在此開業,但都不久便關門大吉。可是「聞香」在此,開業已有數年而打破紀錄。每天下班路過攤子,我都會停步排隊,買盒回家給孫子過過吃癮。他們的生意好得特別,外帶的排隊經常是長龍銜接。

一客又一客的應接不暇,夫婦孩子都忙得汗流浹背,連個擦汗時間都覺得奢侈。前鍋剛剛岀清,太太迅速清理鍋面,然後再將沙拉油倒上,用塊薄鐵片撥勻於鍋面上。丈夫從旁舀起一大杓芡水,輕輕的往鍋面倒去,隨手熟練的將蚵仔與韮菜、或小白菜或茼蒿、往芡皮上一一擺好。

緊接著,他用鏟刀把鍋面之芡皮與填料分割成九份。蔬菜放少了,再回手將小白菜或茼蒿往蚵仔上撒勻。打蛋覆上,馬上翻面。鍋面的鐵板燒得透熱,鍋剷運使飛快,翻來覆去兩三次,然後將成品鏟入盒子或盤子內,澆上獨門調製的醬汁,趁熱端給客人,秩序一氣呵成姿勢美妙極了。

有時候男人動作來不及,太太立即接過成品雙手端給客人,現吃外帶一點都不含糊。「聞香蚵仔煎」的醬料堅持保住鮮度,當天調好當天用,絕不留置過夜第二天再用。除鮮度之外,調拌細節一點也不敢馬虎。

他家醬料之味道獨具一格,走遍附近之蚵仔煎攤,無一家之醬料可與匹比,這就難怪他的攤前老是排滿長龍了。人怕有名豬怕肥」,他們的生意超好卻招來意外。地主以提高租金為由,硬將這多年合作的老厝脚趕走,改由他的表親使用,在空地上經營相同業務。

這位新人很有一番雄心,奈何技術趕不上雄心,加上做不出成績而洩氣。結果客人越來越少,最後只有走上關門一途。就在「聞香」經營期間裏,這位新人數度假扮客人前來試吃。他的目的想偷學醬料之拌合技巧,主人也熱心的傳授給他。

然而「同款不同師父」,新攤以為掌握到醬料就可留住食客,豈知他的想法大錯特錯。因為他的選料馬虎,喜歡殺價,最後弄得供應者只好以低劣材料交貨。新攤生意一落千丈,賠了夫人又折兵。

地主更是倒楣,半年多之租金分文未收之外,還幫這位親戚墊了不少材料費用,計算下來他的損失不小。而他的唯一收穫,就是親戚留下來的,一套中古不堪使用的生財設備罷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