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溪的孩子-寫我故鄉寫我家-322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連載小說每日請勿超過三章節

版主: 跳舞鯨魚ocoh星心亞AzureSianlight

(322)-

新加坡炒麵勾起我的鄉愁,它讓我想起媽媽的味道。很久以來,我就很想詮釋「媽媽的味道」。在我心目之中,「媽媽的味道」就是全天下最純樸的口味。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最雋永最難忘的滋味。我媽媽的烹煮方法沒有啥麼花俏,有嘛,就是那些濃濃得令人眷戀的滋味罷了。

一些極為平凡的食材到了媽媽手中,經過她細心的拼湊之下,很快就可化為天下美味上桌。儘管這些料理簡單撲素,它卻能夠深深的抓住家中每個人的胃囊。尤其是離鄉背井的遊子們,無論他走到哪裡,「媽媽的味道」永遠是他們最為懷念的滋味!

北歐的挪威人,經常的將媽媽的味道解釋為:「無可奈何之食物」(Utterly Foods)。我曾問過我的商業朋友,為何您對媽媽的味道會有如此之說法?他笑著對我解釋說:「因為媽媽的料理是家中的唯一,不管它好吃還是難吃,家人都得乖乖的吃進肚子裡嘛。」

他邊說邊將雙手向外一攤,那付表示著無可奈何的神情,令人見了為之莞爾不已。家母十八歲那年嫁入我家,在娘家她是個嬌嬌女,廚房家事全未親手動過。新媳婦三朝入廚作羹湯,一座大大的三眼大灶,就已讓她看傻了眼。動起手來拈冷怕熱,舉手投足都不自在而且還亂了手腳。

一頓飯弄了下來,灰頭土臉不說,好不容易做好的一頓吃食,卻讓家人個個吃得眉頭猛皺。菜料不是太鹹就是太淡,飯也煮得半生半熟還外帶焦鍋。梅干菜扣肉裏的梅干菜,切得刀刀連綿不斷。用筷子挾起一筷如似長旗飄飄,讓挾菜者感覺十分尷尬。

喜歡開玩笑的大姑,經常挾起梅干菜便會大呼「揚旗囉!」,全桌人聽了無不轟然大笑。可是小姑出面打圓場,她也挾一筷小心捲起來,她口中也說:「捲旗囉!」一頓飯就在這種尷尬轟笑中結束。後來,母親常將這些糗事說給我們聽,我們也都以哈哈大笑回饋她老人家。

母親的料理手法別具一格,調味與佐料之運用大而化之。她最喜歡的辛香料包括蔥薑蒜與蒜頭,五香粉胡椒粉或其他的調味粉很少使用。季節臨當大蒜上市,我們家的各色料理都有青蒜搭配。新薑出土鮮嫩口感不錯,那麼盤盤菜色或湯水裏,全都是刺鼻的生薑味道。

九層塔與紫蘇是她的最愛,酸甜苦辣她對之沒有成見,但對辣椒她卻有所偏見,除此之外,任何香料她都是來這不拒。她的切菜方法隨心所欲,切塊切丁或切條,全憑她的當時心情來決定。所以,在我們家吃到的菜色,同樣的菜會有不同的切法同時呈現。

大塊魚大塊肉是客家人的習慣刀法,母親頗得真傳行之不怠。父親曾要求她修正剁法,她卻振振有詞的說:「這樣才不會被笑怕人吃嘛!」父親殷殷一勸再勸,母親依然我行我素,最後父親拿她沒法子,只好任由她去做懶得再說甚麼啦。

馬鈴薯、蘿蔔、南瓜、蕃薯、切丁切絲外觀順眼,下鍋煮起來也容易熟透。家母對這些菜類不管是青炒或打湯,她一律都以滾刀法對付。尤其她在料理這些菜時,喜歡將它們握在手中,以快刀剁塊下鍋。

中年以後的母親,下廚機會越來越少,我的任務卻日漸加巨,直到老妻進門之後,我才大大的鬆了一口氣。之後,媳婦一個個進門。家母樂得輕鬆,從此不再下廚矣。不過,若逢家人聚餐之時,她還是會下廚露兩手,做出一大桌的家常菜,讓家人回味回味一下母親的味道。

老實說,母親的廚藝並不怎樣,但因家人一直都在她的廚藝薰陶之下,別無選擇的吃慣了她所做的菜色。一吃再吃之後習慣成自然,遂爾創造出母親特有的滋味。因此若要讓我詮釋「媽媽的味道」,坦白說,我還是蠻贊同挪威人的看法:「因為媽媽的料理是家中的唯一,即使再不好吃,我們也得將它吃下肚子裡嘛!」

母親時常罵我們,說我們個個長得「猴頭瘌卡」,它是指我們生長得很不上相的意思。萬沒想到自然界植物之中,竟然出現外觀長相與猴頭相似的菇蕈。後來經過熟人之解釋,方知他的名字就叫做「猴頭菇」。聽說它來自大自然,營養成分很高。吾友預測,它將會是料理界明日之星。

初嚐猴頭菇的滋味,我就被它那股鮮甜深深吸引著。1995年10月份,台北高級家庭音響展開幕。我接受某集團進口商之邀約,前去希爾頓飯店貴賓廳,主持一次首開生面的中外記者招待會。

由於我本身就是揚聲器製造商,對於家庭與劇院用之Hi-Fi組合稍有涉獵,故爾這次的記者會進行相當圓滿。主人滿意之下招待晚宴,酬謝我的拔刀相助之情。晚宴席設於希爾頓的中餐廳,招待對象包括國外供應商,以及下游之分銷商。

宴會開始之前,我繼續介紹與宴者大家互相認識。接著大菜一道道的上桌,賓主開懷彼此敬酒。中國料理不外乎煎炒煮炸,外帶燉燜燻烤。或許外國佬對於中國料理十分好奇,道道料理上桌總會問東問西。害得我忙著為他們解釋說明,老半天自己還空著肚皮呢。

當晚之表現如何?我為自己打了個80分高點。然而,當那道「猴頭菇雞湯」上桌之時,害得我差點當場出糗。斯時,湊巧是我初次接觸猴頭菇料理。來龍去脈尚未弄清楚之前,不知該如何向老外翻譯說明。

或許是情急智生?當場我立即掰了一篇故事搪塞過關。我說:「這是今年新發現的中國料理食材,它是一種菇蕈類食物,營養豐富不輸一般菇蕈類。由於它的外觀很像猴頭,所以它就被稱呼為『猴頭菇』(Monkey-Head Mushroom)。」

洋人一聽到「猴頭」兩字,雙眼睜大如似銅鈴一般,以為它是猴子頭上生長出來的菇類。迫使我不得不費盡唇舌加以解釋。我說「它們是人工栽培的菇蕈,產量稀少且又是新的產品,非常的珍貴。大家非常幸運遇上了它,就讓我們一起分享她的美味吧!」

我這篇急就章瞎編之故事說得活靈活現,那些老外也聽得頻頻點頭。於是晚餐就在和諧氣氛下進行著。每個老外喝過一口湯,嘴裡便跟著一聲「讚!」賓主皆歡,興盡而歸。

嗣後有位媒體記者發問,這篇故事從哪裡可以見到?我回答她說這是我瞎掰的,我怕記者多事添油加醋,所以,請她千萬不要發表出去。她向我保證沒有錄音,也不會撰稿提供給報社發表。有了她的保證之後,我總算放下心中之石。

之後,我曾向菇蕈方家請教,這才知道猴頭菇是中國大陸,大、小興安嶺山區之野珍。它生長在原始森林深處,長相確實如猴頭一樣唯妙唯肖。野生猴頭菇的表皮有層絨毛,但它柔軟不會刺傷人手。此菇喜歡生長在粗老的樹幹上,因為容易汲收它所需要之養分。

根據方家所言,曬乾之後的猴頭菇呈現黃褐顏色。古早它一直是皇家擁有之私菜,後來隨著宮廚之外帶而流入民間食譜之內。生鮮之猴頭菇料理,快炒燉湯兩相適宜。煮熟之後滋味芳香,進入嘴裡鮮甜滿嘴流竄。現今台灣市面所見之罐裝猴頭菇,全部都是人工栽培之產品。

罐裝猴頭菇的滋味,直逼天然野自生之野菇,加工之後香氣猶在,故爾推出市場頗受歡迎。特別是它那種獨有之香氣,雖然在下僅只嚐過兩次,對於它的香氣至今猶難忘懷。客家人有句俗話罵人說「猴頭瘌卡」,意即是說,此人長得其貌不揚的意思。

慈愛令人尊敬的老祖母,常將「猴頭瘌卡」掛在嘴邊。心裡一高興順嘴便出此句,罵罵晚輩倒是無傷大雅。話雖如此,此語聽入客家人之耳裡,在意者還真不少呢。然而,一樣是以猴頭為名的「猴頭菇」,它卻是很受歡迎之美味哩。 [待續]。
自然流洩的回憶
在一篇篇文章裡
呈現
散文似的小說
意識流小說般

問好
跳舞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