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逆旅第一卷第四十八章 十萬貫興學計畫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連載小說每日請勿超過三章節

版主: 跳舞鯨魚ocoh星心亞AzureSianlight

與街道上喧鬧的氣氛完全不同,清溪縣衙裡的小花聽裡此時卻是一片凝重。連、余、胡三族族長臉色陰沉地看著正一遍遍轉著圈子的錢縣令,覺得他們的腦子都快昏了,但他們卻不敢開口要他停下來。

從陳縣尉與楊、黃兩族族長在楊家酒樓現身後,他們就來了縣衙求見錢縣令。錢縣令聽說後既驚又怒,整個清溪縣衙都知道他與連家親近,幫著連家打壓黃、楊兩族,今日陳縣尉卻與黃、楊兩族族長一起現身,這擺明了是與他唱反調怎能叫他不怒?但在第一時間的盛怒過後,他卻又暗暗心驚,這陳縣尉雖素來與他不合,此前在他面前卻也一直夾著尾巴做人,現在卻敢公開與他作對,這其中必然發生了一些她所不知道的事,讓陳縣尉有了依恃。在官場摸爬打滾了幾年,他又怎能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陳縣尉的依恃是什麼?錢縣令不知道,也因為這樣,他才有一種莫名的驚慌。他很清楚,老成的陳縣尉精明得很,定然是覺得這個依恃足以讓他與上官抗衡,才會讓他有了這個膽子。但這個依恃是什麼?

是新任的知州陳偁?錢縣令覺得不太可能,一來陳偁甫方上任,先前又沒聽過他與泉州地方宗族有什麼來往,二來陳偁可是因為在開封府尹任上虧空了府庫才被貶到泉州,聽說朝廷還可能要進一步追究,他現在是泥馬過江自保都難,哪還有心思來插手清溪的事?

那是黃、楊兩族嗎?這更不可能。泉州黃族雖有不少人任官,但卻都不是清溪那一宗的人,清溪黃族現在就只有黃清、黃瀚兩個舉人,不然也不會一直被呂家和其姻族連家壓著。至於楊家那就更不濟了,雖是清溪最大的地主,族中卻全是白丁,哪有能力給陳縣尉撐腰?

那……會不會是謝屏森呢?

一想到陳縣尉的依恃可能是謝屏森,錢縣令就覺得更是煩躁。他很清楚,謝屏森雖無功名在身,可是以那陳郡謝氏的出身,足以與蘇軾比肩的詩詞,還有那些高深莫測的蓬萊雜學,就足以名動天下,連知州都要禮敬他三分。更何況還有那似乎怎樣也使用不完的財富,以及他身邊那兩個令人不敢輕視的女娘。這個人,可不是一個縣令得罪的起的。

錢縣令想到這裡,抬頭看了看連族族長,不禁在心裡暗暗嘆了口氣。他不知道是否真的是雪園在背後使力,如果真的是,那連族這次可慘了。至於他自己,唉……

就在錢縣令想著要無和因應可能的風暴時,門口人影一閃,被派去傳喚陳縣尉與打探消息的主簿褚文舉進來了。

「褚主簿,那些黑衣人是怎麼一回事?」看到褚文舉回來,也不待他向錢縣令行禮,連族族長就搶著問話。

連族族長這大為失禮的舉止,讓錢縣令頗為不悅,但此時他也無心追究,只是急急問道:「文舉,怎麼只有汝一人回來?陳縣尉呢?」

滿頭是汗的褚文舉也來不及擦汗,匆匆行了個禮後說:「縣尊,陳縣尉說今日縣城人多,他怕出了亂子會驚嚇到李醫仙,所以必須在街上主持,無法回來見縣尊……」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聽到褚文舉這樣說,錢縣令還是覺得一股火氣直往腦門衝。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示意褚文舉先把汗擦掉,然後沉聲再問:「那些黑衣人是怎麼一回事?」

褚文舉趕忙擦了一把汗,然後恭聲說:「我問了陳縣尉,他說那是八族團練的人。」

褚文舉的話才說完,連、余、胡三族的族長都驚的站了起來,連族族長還怒吼著:「胡說!何時有了八族團練?我怎麼不知道?」

褚文舉皺了皺眉頭,先望向錢縣令,看到他點頭示意後才說:「我向幾個平日往來較密切的朋友探問,據他們說,昨日黃清邀宴陳縣尉與楊、林、丘、吳、陳、彭、柯七族族長,有了共組八族團練的決定。那些黑衣人,是團練的團丁。」

錢縣令聞言臉色立變,連、余、胡三族族長更是臉都綠了,因為他們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宋代是一個高度民間自治的社會,就連地方治安的維護也主要是依賴地方宗族的力量。一般來說,在向官府報備後地方宗族可自組織武裝團練,但非經官府核可,團練不得擁有弓弩等遠程攻擊武器。團練既然是維護地方治安的主要力量,掌控團練的宗族實際上就會擁有地方事務的發言權。而在遭遇盜匪流寇攻擊時,這些宗族可以決定團練保護的重點為何,這就使那些沒有團練力量的宗族及小地主必須向那些控制團練的宗族靠攏以尋求保護。

北宋時的清溪是個貧瘠小縣,清溪的地方宗族規模都不大,財力亦有限,任一宗族都無力單獨自組一個有規模的團練。但若要合組團練,每一個宗族又都想擁有主導權。正因如此,先前黃清合組團練的倡議才不被其他宗族接受。而在沒有團練的情形下,縣衙就可以壟斷地方事務的決定權,所以錢縣令也不願意黃清的提議能成功。還有清溪第二大地主的連族,依恃著晉江呂家這根大樹,在錢縣令的刻意包庇下可以欺壓其他宗族,當然也不願意見到其他宗族團結起來。至於余、胡兩個小宗族,那根本就是只想找個大樹好乘涼,所以之前才會甘心當連族的小尾巴。但現在其他八個宗族竟然合組了團練,這下子清溪的地方勢力比重全變了,怎能不讓眾人心驚膽戰?

「怎麼可能?他們怎麼可能就甘心讓黃族一家獨大?」連族族長臉色鐵青地狂吼著著,那聲音有如夜梟般淒厲。他實在是不能相信那幾個宗族會愚蠢至此。

「不是黃族一家獨大……」褚文舉苦笑著說:「據說謝邊森提議讓楊家的楊勇出任總教頭,三個副總教頭分別由林、吳、丘三族的人擔任,黃族只負責稽核金錢與物資的使用,因為團練的所有開支都由黃族負擔。不過,團練的運作,需依照謝邊森提的章程與操典。」

「此外,據說謝邊森還拿出了一些蓬萊的工藝,讓八族合開工坊。我問是什麼工坊,他們卻不肯說。不過看他們那喜氣洋洋的樣子,想來這次這些宗族都得了大好處,所以……」

褚文舉的話還沒說完,連族族長又像一隻被踩到尾巴的貓一樣跳了起來怒吼道:「其心可誅!謝邊森只是清溪黃族的異姓族老,怎麼能介入清溪團練的籌組?何況此獠還是以利誘人?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錢縣令與褚文舉都暗暗翻了個白眼,心想異姓族老不參與宗族決策是個風俗,卻非律法。人家楊、林這七族都沒說話了,汝拿此生事,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嗎?

不過,此事影響太大,錢縣令不能放任不管,所以他略做沈思後說:「事情還有可挽救的餘地,我雖無權批駁此事,但若知州與團練使力阻,仍是有阻止的可能。知州那邊我們是指望不上了,但我曾聽說團練使申大人請人疏通朝中大臣意欲北調。此人處事圓滑,定不敢得罪呂相。我們可請呂家向其陳說,讓其向林、丘等族施壓,命其退出團練。屆時你們再給一些好處,這幾個宗族定然棄楊、黃兩家而去,這團練也就組不成了。」

連族族長還來不及思索此計是否可行,褚文舉就苦笑著說:「縣尊,此計恐怕不行。據說昨日黃清趕去府城,請黃太公邀蔡府尹之弟蔡廣遠一起拜訪知州與申大人。方才我回縣衙路上,適巧遇到相熟的府衙衙役,他說知州、通判、推官與團練使都來了清溪看李醫仙演示,只是因為幾位大人都是便服,也就未通報縣衙。如此說來,恐怕申大人是不會幫我們的了。」

蔡府尹是指蔡確,此時他已繼陳偁之後為開封府尹。在此之前他是任三班院主簿,三班院主掌對各府緝捕官員的任命考核,三班主簿這個職位有如今日台灣的調查局局長兼警政署署長。蔡確甚得宋神宗與王安石的倚重,不少新法出自其手,他為官又不像呂惠卿那樣貪鄙,與主張新政的同僚間相處亦善,隱然是王安石的接班人。因此身為蔡確弟弟的蔡碩蔡廣遠既然出面支持清溪八族團練,那團練使申始源無論如何是一定會支持八族團練的。

褚文舉的話就像一記重拳打在眾人頭上,讓他們都沮索地坐回椅子上,兩眼發直,卻是都不知該怎麼應對這個局面了。好一會兒錢縣令才回過神來,正想問連族族長可有什麼辦法,眼角卻瞥見一旁的褚文舉嘴角微動似有話想說,他不耐煩地說:「文舉,莫非汝有因應之策?」

褚文舉嚅囁許久,這才鼓起勇氣說:「縣尊,各位族長,文舉以為我們不但不能壞這八族團練之事,還得盡力協助――」

不等眾人詢問,他又接著說:「方才我去找陳縣尉時,他告訴我兩件事。第一件是為了維護清溪治安,方便團練快速運動,雪園將捐資一萬貫整頓全縣各鄉道路。陳縣尉說,此事恐怕還得由縣衙出面主持。第二件是雪園將出資十萬貫興學,據說謝邊森認為若人人都能識字讀書,清溪地方自會繁榮與安定。」

稍停,他又說:「我問了這十萬貫將如何使用?陳縣尉說,謝邊森的章程是凡我清溪之民,無論男女,自啟蒙之日起七年內,不管是在家學、族學或其他學塾,只要是在進學讀書者,每人每月可向雪園申領二貫;凡進官學者,每人每月可申領十貫;若有舉子欲赴京應試者,每人每次可申領二千貫。縣尊,這可是項大政績呀!」

泉州是宋代文風極盛的進士產生地,整個北宋年間泉州共出了四百九十四名進士,進士人數之多居當時大宋各州之冠。但在泉州七縣中,因各縣經濟發展狀況參差不齊,產生進士人數也差距甚大。州城所在的晉江是大宋數一數二的富縣,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前後共出了三百六十九名進士;次之則是南安、惠安、同安這三個地方經濟極發達之地,各自出了三十三、三十五、三十四名進士。與前述四個縣相比經濟發展差了一大截的永春縣只出過十八名進士,經濟發展更差的德化縣只出過四名進士。

在泉州七縣中敬陪末座的則是清溪,在整個北宋時期,清溪只有在宋徽宗紹聖四年(一O九四年)出過一個進士。不過,這個叫張讀的進士事實上是晉江人,只是因為他舉家搬遷到清溪後才考上進士,所以才讓清溪在北宋的科舉進士名錄上不致掛零。

清溪士子科考成績的不佳,與清溪的貧瘠有關。由於山多田少又不靠海無漁鹽商賈之利,清溪一直是泉州出了名的貧縣,縣民求溫飽都難,何能專心致力文事?

根據宋人記錄,此時的中產之家財產約有三千貫,一個小自耕農家庭的年收入大約只有十貫。謝屏森每個月補助啟蒙讀書的孩子二貫,對一般家庭而言實在是一筆不菲的收入,絕對可讓多數家長心動而送小孩去讀書。而入官學讀書者絕大多數是有志於科舉者,這種人通常不事生產,平日會有許多文人間的文會應酬,每個月十貫的補貼足以讓他們養家活口與從事文人間的應酬了。所以謝屏森用重金鼓勵文教的結果,必然是使清溪的整體文風提升,就長期而言,是很有可能改變現在清溪連一個進士都沒有的窘境。

其實以謝屏森三個現代人的意識而言,他們成立這個清溪教育基金的目的,並非是要讓清溪出幾個進士,而是在提升整個清溪社會的知識水準。謝屏森三人很清楚,要讓他們三個現代人的思想行為不被這個社會排斥,現代知識與思想的傳播是必要的,但這必須要整個社會的教育目的不以參加科舉為主要目的才行。

單就這一點而言,宋代社會其實遠比以後的明清社會來的好。根據現代學者的估計,宋人的識字率高達百分之三十,遠遠高於元明清三代。多數宋人讀書識字的目的不在參加科舉,但這個時代科舉考試所需的詩詞與儒家經典卻是整個社會教育的主要內容,這就侷限了宋人的思想格局。所以謝屏森三人真正的想法,是先鼓勵所有清溪人都讀書識字,然後他們再以設立學校及提供教材的方式,慢慢引導教育的內容。

謝屏森三人知道,要達成他們的目的勢必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且只在清溪一地這樣做也是不夠的。但他們也沒別的方法,現在他們身邊的人只有奧薩瑪父女勉強可接受他們的一些現代知識,但也只限於部分的自然科學領域,這使他們必須先教育出一批學生,才可能進行較大規模的知識與思想傳播。所以雖然他們有開辦學校的想法,卻也只能等現在跟在他們身邊的幾個弟子成長後再說。

但錢縣令與三個族長並不知道謝屏森三人真正的想法,他們只知道這筆龐大的金錢投下去後對整個清溪與他們宗族的好處。所以他們一聽褚文舉說了這事後都傻了,彼此互望一眼,都知道他們若還想找謝屏森的麻煩,怕是要成所有清溪人的公敵了。

「十萬貫興學……謝邊森好大的手筆……」錢縣令喃喃自語著,心裡湧起一股難言的苦澀,現在,他是有點後悔先前幫著連族了。
抽空一連看到46至49章,
暫未清楚故事來龍去脈,
但顯然是一部穿越小說。

有一些地方很值得欣賞,
關於宋代民間和官僚架構,
解釋得非常仔細、資料性十足,
而把現代人的知識運用在古代,
也處理得很恰當。
每一章的命題略帶趣味性,很有意思。

看來小說則重敘事,
致對白使用率不高,
這讓戲劇性略嫌不夠豐富。

ocoh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