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瑪巒春秋


是民國七十二年八月,師專畢業的我,告別兩年苦澀的軍旅生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水里搭上班數稀少的客運車,即將前往信義鄉「地利國小」,那個從未謀面的原住民部落小學報到。客車漸漸遠離水里街頭,來到通往信義與地利的分叉路口,車子沿著左前方叉路而行進於崎嶇巔箥的山路中。車窗外,左邊是沿著道路蜿蜒聳立的山壁,右邊隔著一條腹地廣大而水流稀少的河流,遠望是翠綠的崇山峻嶺。眼下我揣想著:即將見證的是「萬物群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群,草木遂長」的原始部落自然景觀?或者是那種「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的桃花源世界?……就這樣,客車緩緩駛進我的「達瑪巒」(地利舊稱)春秋。
小學操場對面不遠處就是濁水溪。依稀記得,冷冬季節,升旗典禮常常在濃霧尚未褪去的晨曦中舉行,踩在濕潤的草地上,我總會凝視操場對面濁水溪上空的氤氳霧氣,沈湎於那種飄渺浪漫的空氣中。傍晚課餘時分,山村則有另一番景象,周邊的山徑便是我慢跑或漫步的世界。那時在通往民和漢人社區的山路兩側,除了茂密林木與不知名的花草外,也時而可見零星的小米田散佈濁水溪畔。那是小米待收成的初秋傍晚時分,從山徑一眼望去,片片金黃的穀粒在夕陽餘暉中隨風盪漾;略帶喘息的呼吸節奏聲,伴隨著山中靜謐氣息,心境是清澈透明的。常常,跑完步後躺在學校操場翠綠的草地上,聆聽著不遠處濁水溪傳來潺潺的流水聲,晚風徐徐飄來,心思轉而細膩敏銳;翱翔於浪漫的想望世界,把青春的夢想投影到眼前這片山川大地,我彷彿獨自擁有整片山林。「俯仰終宇宙,不樂復如何」;此刻,彷彿山就是我的心,就是生命的整體。
順著地利通往雙龍部落的沿溪山路漸行漸入,台灣平地常見的野薑花也沿著山壁旁散佈著;異鄉與它們再度相逢,我感覺到台灣大地血脈緊緊相連,有種莫名的親切感。不知野薑花又如何陪伴原住民小朋友渡過天真爛漫的童年?眼前不禁浮現趴伏在母親背上的幼年模糊記憶:多少次入夜時分,爲了巡視田間水稻灌溉,母親背著年幼的我快歩地穿越野薑花叢,清晰地聽得到葉梗因碰撞而發出之淅瀝響聲,葉脈間微冷露水時而濺灑在稚嫩的臉頰上,我把頭更緊緊地鑽入母親溫暖的脊背中;小小的身軀隨著母親動作之起伏而微微地震動著,直到岸邊此起彼落的蛙鳴蟲叫聲催促母親伴隨星光返家。時常,在地利山村周邊腹地,在濁水溪畔,我會像貪玩的野孩子般,幾乎忘了返家的時刻。
有次假日,獨自漫步於濁水溪上游丹大林道附近的幽深山徑,一隻很像「禽類」的動物在眼前鑽動。它全身覆蓋著鮮紅色的羽毛,頸部及翅膀周邊卻又間雜著灰藍色彩紋,大小如雙手攤開的手掌;它不飛翔,當非鳥類;卻又快歩如飛,當亦非失群的家禽。眼前,僅僅約十餘秒鐘光景,這不知名的「珍禽」滿足了自己內心深處對山林荒野的迷戀;是它在天地間孤獨、自由、輕盈、隱現自如之身影給了自己對生命存在的終極嚮往。就是在地利遼闊幽深的山林中,才漸漸領悟到,原來自己之於自然大地的領受,時時流轉於聽覺、觸覺與嗅覺;只有自由而孤獨地縱身、奔馳、倘佯甚至棲居其中,那種靈魂的悸動感才會躍然湧現。於是,初生的青草滋味可與夜夢被褥的溫香混合成淡淡芳香;淺淺啃嚐一些不知名小草,無論是鮮嫩甘甜、粗靭酸澀,甚或腥臊不化,都是身體與大地自然原初的「融洽感」;走在濁水溪畔廣闊的河床砂石野地,腳下碎石細沙的觸感可以牽動全身敏銳的神經。來到地利之前,只知道自己雖然在彰化西部海邊成長,心卻隱約嚮往天邊遠處模糊的八卦山影。此時此刻置身地利山村,才徹底滿足了對山林的渴望,也才真正領悟到,哪怕是一片不知名的落葉,其芳香色澤、觸感品質、味覺感受,其勻稱肌理、繽紛葉脈,都有其獨特的完整性;即便是一顆石頭,都潛藏了天地之間的奧秘。
地利山村的傍晚,會因季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風味。晚春初夏時節,周邊腹地山徑兩側,盡是林木青蒼,伴隨著初夏特有的清新氣息,瀰漫於空氣中的花草香濃烈得嗆鼻。盛夏之際,濁水溪畔空地間雜著初生嫩綠或成熟微黃的香蕉串,空氣中便有著獨特的氣息。置身其中,隨著自己身體律動及呼吸節奏之起伏,時而宛若端午蒸籠水氣中微微滲透出來的粽子芳香,令人頓感通體沁涼;時而宛若小時候農家炊煙時,新鮮的木材燃燒時煙霧中所散逸的迷濛香氣,似有若無,沈幽勾遠,直可令人神迷魂醉。甚至在某些盡情忘我的時刻裡,會感覺這是一個時間靜止空間無盡的世界。因為,天地莫大,此處可容;古今悠悠,此刻已盡,這是一種更為深刻地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的感受。其後,才知道這已接近修道者所謂的「神祕經驗」,而地利山村曾經是自己的「聖地」。

是原住民以他們原初生命之雄渾狂放,那種樂天知命的豪情奔放,解放了我封閉如牢籠的心扉,開啟自己長久以來深深被壓抑的年少激情,引領我飛向心窗外湛藍無垠的碧海晴空。「入境隨俗」,有時,入夜時刻,我們也會和三五村民在家中喝起他們自製的小米酒。想必當時,酒神的騷動曾使自己喋喋不休地胡言亂語,杯觥交錯中讓我卸下平日顯得虛假的禮數;也就在杯酒高歌的豪情中,發掘了自己那尚未顯露的野性生命,體驗著那種一而不黨,宛若天放的人性原鄉情懷。「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或許正是在那種盡情忘我的時刻中,自己得以拋下全身蒼白的書卷氣,學會以全幅生命去體驗生命存在的真實與美感,更學會對天地自然與神祇的尊崇。
那一年山村的聖誕節活動,我幾乎全程地參與。白晝的慶典,讓我如實感受到「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的歡樂景象。平安夜的報佳音活動,聖歌隊由教堂出發,沿著村中主要坡道往下行進,再由周邊起伏的小徑繞村一周。嚴冬冷風由濁水溪畔呼嘯地傳來,在靜謐的大地中,唯獨山村燈火通明,而聖歌不輟,某種異樣的神祕感油然而生:「舉頭三尺有神明」,冥冥天地間,一草一露自有神明在焉?或者,根本沒有所謂的神明,只有人類彼此之間及其與天地自然間無盡的征服剝奪或共同創造的歷史?那一年在地利山村我曾經如此感受並思考著神存在的意義問題。
「宇宙一何攸,人生少至百。歲月相催逼,髩邊早已白」,陶淵明的吟嘆再度點醒自己,離開地利桃花源世界而墜入塵網已近三十載;驀然回首,猛然發覺,「達瑪巒春秋」已然悄悄在我靈魂最深處扎下永恆的印記,她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