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歸處

青少年小說撰寫
每日限貼兩篇

版主: 羅莎

思馥望向大海。
「爸爸以前常帶我們到漁船上……」
風平浪靜,晴空萬里;思馥的心卻是澎湃洶湧。



奇恩的賓士停在依山傍海的陌生路途上。
引擎蓋已經沒那麼燙了。
他提起勇氣,撥了手機。
「抱歉,我會晚點到。」



「我們等你。」
母親說完掛下電話。
抱著年幼的弟弟,母親雙眼泛紅。
她望著神桌旁的兩盞燈火,往事就宛如火焰般叢生。



她想起父親離開前說過的話:「九成機會,安啦。」
母親牽著姊弟倆,目送微笑的父親進手術房。
門硬生生地闔上了。
父親就沒有再出來。



奇恩拔下了鑰匙,卻跨不出車門。
曾經他病了。虛弱得只能躺在床上,錯過女兒成長的三年點滴。
終於,他盼到了一次機會,竟露出了笑容。
跪在病床邊啜泣,他向上帝求贖。



素未謀面卻又異常熟悉。
「可以嗎?」思馥問。奇恩點頭。
思馥貼在胸前,聽見怦怦、怦怦的聲音。
父親正呼喚著她。
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湧上心頭。
「謝謝你。請好好照顧他。」思馥說。
「謝謝你們願意見我。謝謝。」奇恩回。
離別前,他們又擁抱了彼此。



道別家人,奇恩騎上單車。
醫生委婉地告訴他:女兒十三歲,幸運的話還可以撐到她大學畢業。
沿著彎曲的河畔駛向夕陽,他還想騎得更遠些。
致余學林

反覆將〈心的歸處〉閱讀了不下十次。
個人認為〈心的歸處〉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極短篇小說,以少量文字敘述一個故事,雖簡短,卻富有深意。
──同一顆心,在兩個父親身上,影響兩個不同的家庭。
且主角名字也帶有玄機「思父」。

然而,就篇幅及手法而言,個人認為較適合張貼於小說版,故在此以不同角度給予建議,或許在修改後,同樣的故事背景能造就不同的兩篇小說。

一、就「非青少年讀者」角度而言:
1、跳接手法如電影場景一般,兩線並進,同時理解兩個角色的思緒,容易引起讀者好奇心,但很難在第一次閱讀之內看懂含意,必須反覆咀嚼,建議思索如何營造懸疑,又不會讓讀者心生疑問。
2、或許可增加思馥與奇恩見面後的情感糾結篇幅,或是心臟移植前的故事,並在串連時讓讀者容易理解,避免跳接時產生理解落差。

二、就「青少年讀者」角度而言:
1、跳接手法並不非常適合此閱讀族群,若反覆閱讀仍無法使其理解,可能因此失去對小說的閱讀興趣,故建議以順敘手法寫就;若要以跳接手法呈現,則須將篇幅拉長,讓讀者加深角色印象,以避免閱讀上的誤解。
2、若主角思馥的年齡為青少年甚或兒童,面對父親的心臟移植在他人身上的情況,應該無法如此冷靜,或許會產生憎恨的情感,當然若是父母親曾給予心理上的建設,情況勢必有所不同,建議就此兩點思索,或許加入父母親給予心理建設的橋段,或是讓故事自思馥對於奇恩的憎恨轉為理解、接受,讓小說能增加起伏,也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有情緒的起落。

以上建議,敬請酌參。
期待您未來的作品。
共勉之
羅莎您好,敬謝您仔細的閱讀與回應,期待許久了。最初完稿時的篇幅更短,後來又加長過了。這篇作品──尤其是初稿──讓我覺得每一句話都非常地重要,重要到不能刪除,不過這大概也意味著故事篇幅過短而且晦澀難懂吧,本來想寫成極短篇,可能不大適合吧。兩位角色的名字「思馥」與「奇恩」,都影射著他們在小說中最重要的元素。其實,這篇作品的靈感來自於紐西蘭的一部紀錄片,內容即是關於換心手術,改一改又加油添醋一番,就寫出來了;不過,有些東西的確遺漏了,像是:
2、若主角思馥的年齡為青少年甚或兒童,面對父親的心臟移植在他人身上的情況,應該無法如此冷靜,或許會產生憎恨的情感,當然若是父母親曾給予心理上的建設,情況勢必有所不同,建議就此兩點思索,或許加入父母親給予心理建設的橋段,或是讓故事自思馥對於奇恩的憎恨轉為理解、接受,讓小說能增加起伏,也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有情緒的起落
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地方,也是這篇作品更應該探討的主題。進廠維修後再回來。圖檔

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