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抹茶的印象應該還是往綠茶方向去的。只是更為細膩一些:例如唯有蒸青法,以石磨壓輾成靨粉顆粒的才能稱為抹茶。抹茶細粒已經接近珍珠粉製作的工藝,均質而柔細。也許是因為石磨冰透但溫涼並俱的質地,毋須加糖也會有某種甜甜的味道。

加入牛奶後就是抹茶拿鐵。一般來說加奶的目的是為了「厚度」,而加抹茶是主要為了「解膩」,兩者相加,溫潤柔細如玉,正好中和。就像《中庸》所說的,須以中和而達致中庸。「中」是相對所在的位置,而「和」大概是指調節的意思。就像酸鹼中和,兩者向度南轅北轍相遇之後,也許發熱、起泡、晃動、膨脹或變色,但終將以水的形式歸於靜謐。
中庸會是一種安靜的質地嗎?


也許不會總是居中,但總是調節。就像瑜珈利用把身體拉展或施壓到極致的程度而調整肢體歪斜,成為動態平衡。在連續的流動之後成為音樂、風聲、時間、舞蹈和味道:前調的體會、主調的體驗、後調的餘韻,記憶檔案裡對比往昔情節,會因此深情款款或纖纖起來嗎?


當子思將概念文字化書成《中庸》授予孟子時,想必是細意芊芊的在竹上書字,而桌上必有香茗在案。他說:「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

子思也許未必在茶裡加奶,但也許可以想像他「嗯。好茶好茶」的神情。至於孟子回答以「無入而不自得」則說白了,有些美好只需心領神會。


然後記得,抹茶拿鐵合該是中庸的味道。


#熟男日常
#抹茶拿鐵
#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