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石桥韵味浓
王水宝

常言道:“县治夹水而城,欲成,必先是桥。”早在元朝,万载县城便开始在龙河上筑有南浦、双虹两桥;后经明、清两朝,又先后在县城仅只有1公里的龙河上筑起了迥澜、安乐、龙河三桥。万载县龙河桥因其横跨龙河而得名,是万载东西人民进出县城的必经之桥。
龙河桥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到了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由邑人辛守身募集资金,邑众捐款再次修建,并加做石桥栏杆,龙河桥才臻完善,留下现在面貌,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龙河桥,也为万载县城内至今唯一保留原来面貌的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桥,弥足珍贵!龙河桥虽已有500多年历史,且又几经风雨,至今却依然坚固。由于龙河桥古老、坚实、且又庄重、美观,1963年万载县人民政府公布,龙河桥为万载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河桥的图案还被选用为锦江酒的驰名商标。
龙河桥建成之初,县城人称之谓“新桥”。新桥之名一直流传至今,人们多为只知“新桥”,而不知“龙河桥”也。龙河桥分别以30级台阶与地面相接,桥面均用青石板铺路,便于行人和独轮手推车往来。但现今桥面的青石台阶因年代久远,皆被行人踩踏和手推车碾压得凹凸不平且全部倾斜,行人行走极不方便,如有善举者出资,将桥面青石台阶挖起翻面重铺,方便行人,也是一场慈善事业,实乃功德无量。
龙河桥是万载东西人民进出县城的必经之桥。地处城北青石甲路,座落在
县城东北文昌阁下,与万载县城连成一片。由于此处是龙河流经万载古城的出处,成为万载龙河“全流出口”,所以龙河桥有“南浦(南门)、龙河(北门)二桥,为上、下锁钥”之称。县城东北文昌阁又是当年毛泽东主席率红一军团来万载居住过的地方,今成为万载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桥畔还是当年商贾云集之地,此处还修有摄斗口,上为盐岩。桥畔也是商船装卸货物的船埠,还新建有纸业堆栈和靠船码头,并可溯江而上。足见,当时是水路繁华,帆影点点。古人曾作诗赞叹龙河桥:“泛舟下龙河,长桥驾横空。河边几万竹,并作桥间风。悠扬读书韵,来自桂花丛。听之忘返棹,山迴夕照中。”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曾是《万载八景》之一的“龙河晚渡”。邑人邓斯沂举人,曾赋七律诗一首,赞叹龙河桥畔的“龙河晚渡”:“夕阳斜映绿杨红,唤渡人来识短蓬。一悼水痕城郭外,半江烟景画图中。漁翁罢钓归新浦,骚客沽春醉晚风。古寺钟声催月上,匆忙影散各西东。”赞之,咏之。此渡位于县城门外一里地的马脑山麓,渡之右侧是久负盛名的“龙河书院”(现今为万载中学),渡之左侧是凉亭庵。当夕阳西下,渔樵醉归,争渡之声,不绝于耳。加之书院朗朗的读书声,庵里笃笃的木鱼声,还有龙河桥下哗哗的水流声,真有点诗情画意。特别是每当月白风轻之夜,若邀上一二知己,借一叶扁舟,品茗吟诗,荡漾龙河,则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苍颜斑驳的古桥,你驮过了多少日月星辰,你述说着多少酸甜苦辣……始终默默无闻,如今你背上依旧镌刻着南来北往行人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