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幾年前,曾參加一個團體,活動的內容,是聽一些儒學道家的學術課程,並參與討論。記得那個團體是跨校際的,
台北縣市的大專學生,以台大與醫學院為首,聚在一起上課研討。

當時我個性很衝,又覺得團體裡對公立大學的同學比較重視,我們這種私立大專的,尤其錄取分數不高的,就比較被輕
視。在這種自尊心高,自卑感重的矛盾心理下,我就常常用聽來的儒學及道家理論,去批評團體裡共同聽課的同學,輔
大、光武工專等同學,都被我的牙尖嘴利搞得受不了當時講課的一位李教授,他是團體裡口才最好,最博學的老師。一
次講課完,在等電梯的門口遇到他,他笑著對我說:「

正氣歌裡,有許多以死報國,壯烈顯示忠義的君子,但是你可能忽略正氣歌裡還有一句:「含和吐明庭。」在國家太平
的時候,大臣用和氣有禮的態度,為國家貢獻己長,這也是文天祥所認為的「正氣」的另一種表現,所謂的正義與正氣
,不一定是激烈拼生死的,和和氣氣的將團體經營好,也是正氣的另一種表現啊!」

我聽完時,覺得好像一陣雷轟過頭頂,有點清醒,也有點暈暈的,至今二十年後,衝動罵人的個性已磨去許多,對人已
經比較和氣有分寸,對於當時李教授所說的:「含和吐明庭也是一種正氣。」才有較深刻真實的體會。

後來,有一次參加政治大學歷史系,在木柵某學校大禮堂的白色恐怖事件演講,中間休息空檔,聽到好幾個退休的老闆
在聊天,一個老闆說,台商都跑到外國去了,搞得台灣景氣很差,另一個老闆說,台灣有一批有心的企業界人士,在發
展台灣餐飲等服務業(手搖飲料,美式餐廳,早餐店等連鎖餐飲店),希望給台灣年輕人有個就業機會,好撐住台灣的就
業情況。那幾個退休老闆,我在木柵社區大學,上日據時代生活史的課程時,曾經和他們同班,所以有點頭之交。

看政界與社會界,一些人緣很好的領導者或主管,其實其正義感與愛群之心,也不見得比那些批評人的民代和電視名嘴
差,雖然看民代和名嘴罵社會的不公不義,讓人很爽。但是那些默默幫社會貢獻的政界和社會人士,也展現了他們「溫
和」的正氣。

有勇氣批評不公不義,是民代與名嘴的正氣。出錢出力,廣辦餐飲分店,讓年輕人有工作做,是另一種「溫和」的正氣
。正如當年李教授所說的,「含和吐明庭」也是一種正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