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妻的漫長等待」是一部節奏非常沉緩的作品,我不會誇張地說這部電影有著很高的可看性或是讚揚極盡巧妙的橋段以及令人印象深刻到不行的某些場景,我會說這是個需要耐心的故事,創作者細心且富有邏輯地將故事串連起來,觀眾也得心平氣和一幕換過一幕,從戰爭的冷調潮濕畫面到戰後溫暖的陽光,也跟著女主角從充滿希望到失望沮喪,從毫無頭緒到豁然開朗。女主角進行的是一場漫長的追尋,而不是一場漫長的等待,等待是用來形容台下那群看戲的傻子。

  改編自小說的《未婚妻的漫長等待》並不如原創劇本的前作《艾蜜麗的異想世界》那樣驚奇連連,然而從說故事的「完整」來看,要把劇中足以影響故事動線的眾多演員放進情節,無疑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必須承認導演在維持小說文本的線性連結感作得比許多改編原著的電影仔細,闖入每個角色的房間,行進於錯綜複雜的人際小盒子裡的故事隧道裡,這原本就是文字獨具的優勢;電影除了得配合時間的動態篇幅限制,比起小說作者一手包辦人物、氣氛以及文字劇場內的絕對高度,電影導演面對的變數自然多了不少。

  這是一部非常有反戰意識的的影像作品,每個角色都不想參與戰爭,從一開始押解著五個不想打仗而自殘的軍人開始,影片幾乎都在討厭戰爭的的氛圍匍匐前進。「鄉愁」是反對戰爭最好的理由,大杯熱巧克力外加蜂蜜土司,食物是一種鄉愁;女主角在夜裡的自慰,面對的是因為枕邊人的遠征引起原來生活的缺口,這是留在故鄉的人所面對的另一種鄉愁。

  看完「未婚妻的漫長等待」後,我突然想起自己某陣子對歐洲翻譯小說的困惑,那種將陌生語言翻成中文再加以消化的閱讀過程,總是隱隱然對著中間連接的翻譯者感到不安,我讀的是原著的作品還是翻譯者的作品?但是在看電影時卻反而會將這是誰的作品(原著作者或是導演?)這個問題拋在腦後,影像的強度真是太激烈了,「眼見為憑」的恐怖視覺刺激,總是讓你在回頭找到真正原著時,腦中卻不爭氣的跑出那些電影的場景。

  感覺就像一對個性不同的雙胞胎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