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睹妳

版主: 謝予騰跳舞鯨魚林思彤麻吉ocoh

睹妳

外婆來家裡整理冰箱,清出一包又一包用透明塑膠袋包著的吃剩飯菜,這一包包近似廚餘的飯菜,在三個月前,曾經是妳的養生排毒餐。我猜一定很難下嚥,因為妳每一餐都僅吞個三兩口後,就包起來塞到冰箱裡了。
外婆有所不知,妳從以前就有把冰箱塞滿的習慣。先入庫的青菜、蔬果、罐頭等的食物還沒吃完,新的一批又立刻被送了進來。舊的塞後面,新的排前面,從來只有新人笑,那些常年身處於冰箱最深處的食物、罐頭們,終其一生待在低溫的環境內,任憑自身的生命時鐘跨過有效期限的門檻,然後一一被唱名,等待處決。
我常代替妳對這些不知為何而戰、為何故而亡的食物們,致上最高的歉意。
我曾問妳為什麼不等舊的吃完再買新的,「想吃的話就馬上吃得到啊。」是妳當時的回答。有些牽強,殊不知我們家左有7-11、右有三水街市場,走遠一點到桂林路,甚至還有家樂福。我隱忍不敢說出「根本就是妳愛買!」
外婆每解開一個透明塑膠袋的結頭,我就聽到她的啜泣聲,在啜泣聲中,我隱約聽到她喃喃自語地說著妳太不懂得照顧自己、太沒福份等的話語,這似在抱怨妳,也似在抱怨天。看她哭到抽蓄的背影,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不言而喻。

從妳咳出血的那一天算起,一直到妳戴著氧氣罩,留著最後一口氣被救護車從台大醫院送回家的那一天為止,不偏不倚剛好三個月。一開始醫生是這麼說的:「她的身體內出現一些『奇怪』的細胞,要透過一些治療來殺死細胞,目前不確定能殺死多少,總之先開始療程。」或許妳在武裝自己故作堅強,亦或是「奇怪」這詞用得恰如其分,妳未在眾人面前表現出太過崩潰的情緒。一如往常的妳。
療程從電療及藥物控制開始,開始療程之後,大舅買了幾本書給妳,有幾本的內容是在介紹關於妳的病症,另外幾本是教人如何養生及增加免疫力之類的內容。收到書後過了幾個禮拜,妳一個字都沒看,大舅得知後苦笑對我說:「妳媽啊,從小就不愛看書。」這點我非常清楚,但我更清楚的是,此時要妳看這些書,還真是件殘忍的要求。後來我把這些書收起來,替妳研讀。
把妳的症狀對照書中陳述的內容後,腦子裡彙整出不太樂觀的結論。若是初期的話,應該還有開刀的機會,但醫生告知的療程中沒有開刀這個選項,所以這代表的是.....沒有根治的機會?大腦的邏輯能力,很自然地朝這個方向推導。

育達商職畢業後進入社會,在一間日商公司工作了幾年後認識父親,隨後結婚,生了兩個不愛搭理妳的兒子,相夫教子終其一生。妳選擇一條與新時代女性背道而馳的路,算是符合妳的適性。
聽說妳是結了婚後才開始學做菜的。婚後妳的廚藝突飛猛進,到我懂事後,每餐的三菜一湯對妳來說已是再簡單不過的試煉。更別提我午餐的便當了。小學四年級前,妳還未承接阿公的麵攤,當時妳每天早上做便當,中午送來學校給我。既然每天煮晚飯,為何不帶前一晚的菜就好?妳的堅持是隔夜菜不新鮮,去學校蒸過一次後,其風味更是完全走樣,所以現做最優。在那個沒有營養午餐的年代,因為妳的堅持,我在小學四年級前的便當菜色,在班上可謂名列前茅,雞腿比別人大隻只是基本,配菜花俏且每天不重覆才是真本事。妳似乎想透過便當傳達一個意念「兒子課業輸的份,老娘用便當討回來。」

一顆顆肉丸被丟至油鍋內,鍋中濺起了黃澄澄的熱油,晶瑩透澈閃閃發亮。肉丸下鍋後,從冰箱內拿出早已分裝好的桶仔米糕,一個個節比鱗次地排入蒸籠內,開起火,炊蒸了起來。蝦米、糯米、蔥酥、後腿肉等食材的香氣四處流竄,霧氣嫋繞於蒸籠之上。爐火上的大骨湯仍在持續熬煮,不滾騰、微火燒,是頓熬大骨湯的基本原則。由於每天都要做生意,因此只要保持溫度及持續加水,每天收攤之前再適當的加料熬煮,一鍋大骨湯即可維持一個星期。
妳將一張張倒放於桌上的板凳擺置於地上,隨後抓起水槽邊的一條溼抹布,兩手使力擰乾,把桌面重新擦拭了一遍。兩眼環視店內的每一個角落,確定各個環節均到位後,走到門口,將鐵門一推而上,開始一天的生活。
四年級升五年級的暑假,阿公年邁的身軀不堪負荷長時間的勞力工作,妳正式繼承了他的麵店。至此之後,放學後的點心由麵包變成了肉丸與香菇貢丸湯,其實只要多下一碗麵,我連晚餐都可以在店裡就地解決。但是妳堅持課後點心僅止於肉圓,「晚餐要有晚餐的樣子」,所謂的「樣子」,不外乎就是有個三菜一湯,然後一家四口圍著餐桌吃飯。妳為了貫徹這個信念,在那數年間,妳總是在麵店打烊後匆匆趕回家煮飯。旁人看似辛苦的生活,我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才略有領悟,原來妳企圖以每一餐飯,建構妳所認同的家庭生活。唉!這都得怪妳那兩個不愛搭理妳的兒子,如果他們平常願意多陪妳聊聊天的話,妳就不會被逼得非得在餐桌上才有辦法跟他們多說個兩句話了。
國中畢業後遠赴宜蘭求學,理所當然的三菜一湯,霎時變成了一週一次的假日限定版。人們常說「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分手的情侶,套用在失去的晚餐上,也毫無違和感。過去從不曾費心於三餐的我,在被第一次的「野放」後,突然意識到,原來我缺乏「野外覓食」的能力。
胃口都被妳給養大了。當時正值17、18歲的年齡,介於男孩與男人之間的過渡期,在外頭不管吃什麼,肉羹麵也好,自助餐也罷,總無法同時滿足美味與飽足這兩項基本需求。從小到大,妳建構了一個凡事都理所當然的環境給我們,毫無所覺地活了17、18年後,此時的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對於日常中的一切似乎無感,因為無感,所以生命裡沒有一絲的漣漪。因此,當面臨到妳可能離開的當下,那一刻所捲起的絕望與恐懼的波浪,竟是如此駭人。

終究,人生旅途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台大醫院的安寧病房。

安寧病房,著實不安寧。來到這裡的人,大多都經歷了繁雜且艱辛的療程,在與「奇怪」的細胞奮戰了數十回合後,或被判贏面不大,或舉白旗。這裡時而出現經文聲,時而湧現詩歌,人們用自己所信服的方式,為這些努力對抗「奇怪」細胞的人,乞求心靈上的安寧。最終,若能以安寧的心靈面對下一次的重生,在所謂「輪迴」的第一階段上,應可稱得上功德圓滿。
在安寧病房的這段期間,「奇怪」的細胞侵入了妳的大腦,剝奪了妳的言語能力,此時的妳回歸到人類最初始階段,以比手畫腳表達自身的生理需求。某一天的夜晚,小舅下班後來看妳,妳一撞見他,便興奮地手舞足蹈了起來,肚子餓、喝水、上廁所、出去散步.....,眾人接力猜測妳的需求,都被妳一一否決,此時,小舅神來一筆「妳想吃甜點?」,妳放聲大笑地猛拍手。隔天,小舅買了星巴克的起司蛋糕來給妳,妳開心地一口接一口享用著,此時,我內心對著冰箱內的養生排毒餐說:「謝謝,你們可以下班了。」

妳走了。除了電話鈴聲變少了之外,我們三個男人之間的相處,就如同少了潤滑油的軸承,運轉起來嘎嘎乍響。但,日子總也得過下去,一邊生活,一邊習慣沒有妳,習慣沒有「理所當然」的日子。比較可惜的是,妳竟等不到我們兄弟倆對妳開誠佈公對話的那一天。
整理完冰箱後,外婆準備離去,臨走前,她哽咽地說:「雖然媽媽不在了,但我們永遠都是家人。」目送她離開後,我躺到床上,用棉被蓋住臉,在妳消失後的空間中,試圖以冥想的方式整理與妳之間的回憶。此刻,淚水沾濕了被褥。
令人動容的情節,而文中敘述的情景又是那麼地熟悉又讓人難受! 一位相交至極的好友幾年前也是在安寧病房走的,從發現病情到撒手離開人世一樣那麼地短促及令人不捨,只能說心有戚戚焉......!

在故人與在世者之間,回憶只剩下一道牆,只有在深深的夜裡或者在鼾睡的夢境,思念才得以翻牆療癒內心!

麻吉問好~
麻吉您好

的確,只有在夢境中才能翻越回憶那道牆,彷如過去的一切都沒發生過。
這樣的經驗有過數次,有時隱約知道不是現實,但由於太過開心,竟起了想永遠沉溺於夢境的念頭。

適逢母難節的到來,我想最近又有機會在夢境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