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在晚餐席上三人共商之後,決定去伊豆半島之河津觀賞櫻花。上一趟與青木及鈴木去過伊豆,對那裏的風光念念不忘。這會兒又決定再度光臨,心中之興奮難以形容。次日晨起濃霧鎖天,上野別莊沉浸在濃霧裡忽隱忽現。

空氣中飽和的霧水滴落櫻樹葉片上,滴答聲敲破早晨的寧靜。我拉開紙門站在玄關上,聆聽霧水的滴答,靜靜享受早起的新鮮空氣。此時從櫻林小道的方向,傳出喀啦喀啦的木屐聲自遠而近。由於霧濃影響視線,一時之間也不知來人是誰?

隔一會兒,人行聲漸近,影像也漸漸明晰起來。原來是中澤夫婦,二人扶傘出現於小道上。他們依偎而行十分安詳,我真羨慕他們的那份清悠。「上野別莊」,座落毗鄰上野公園的櫻花大道左近深處。其先主人是明治時代的建築名士,故其房舍的構築格局,以及庭園之設計自成一格。

在附近密集的建築物裡,真的找不出一家與它雷同者。別莊的西側,有片濃綠的櫻木林,這是我最欣賞之地。櫻林內棵棵人抱粗的櫻樹幹,婷婷華蓋秩序井然。想那春意濃濃的花季裡,必然是花海成片遊人如織。

莊主人經常形容,其櫻花綻放時時之盛況說:「株株繁花盛盛,奼紫嫣紅令人雙眼應接不暇。」令人感到可惜是,我每回旅抵此地,不是花季未至就是花期已過。有趣的是多次泊宿於此,竟無一回碰著綻放時刻。不過,無花可賞看看綠意也還不錯。櫻葉綠綠層次分明,濃淡交錯盎然成趣。

特別是在暑夏之時,綠意盎然枝葉扶疏,給人帶來一股夏意清涼感覺。回回照面景緻各異,令人百看不厭興味雋永。啟程之日車行一路順暢,將近中午十分,我們已經來至伊豆的郡道入口。

車子沿著蜿蜒公路疾馳,路旁處處可看到,許多早年遺留下來的石彫神像。由於年代久遠,尊尊古樸斑駁,有些表面已被氣候剝蝕得面目難辨。車馳過一片古杉木林道,古木行行矗立,筆直參天氣勢攝人。車行繼續不久,河津已然在望。

春天裏的河津,它與平常很不一樣。因為這裡是全日本,第一個接受春風拂吹之地,鎮日裏和風軟軟帶香,微微拂在人臉十分舒服。當地的櫻花綻放恣意,在春風中不甘寂寞,競相綻花放色爭奇鬥艷。

在這裡有片栽植八千餘棵櫻樹之森林,棵棵古老龍鍾歷盡風霜,樹身高矗巨大,故爾綻放起來格外的豪放美艷。偶而吹來一陣較大之春風,樹影搖曳聲中吹落瓣瓣的花片,陣陣灑落彷彿雪花飄飛。

這種景緻,大概就是日本人習慣稱呼的「櫻吹雪」吧?顧不得賞花,奧平君與中澤二人,已經找到一棵老櫻樹下,舖起一張4x6呎的地巾。接著自候車廂拿出坐墊,一人一個坐好之後,奧平君以手機向附近的壽司店,訂了兩盒拼裝外送的什錦壽司。

三人悠閒的吃完壽司`,收拾好舖在地面上的地巾,三人開始進行河津逛街之旅。在這古老的莊町之內,看到群群人來人往的觀光客。他們個個臉上掛著愉快的笑容,似乎認為他們此趟並不虛行。

而這次河津的賞櫻之旅,在中澤先生與奧平君二人悉心照料之下,我個人玩得十分開心。賞櫻之餘,我們舒服的泡在天然溫泉中,舒活一下當天勞動之筋骨。帶著輕鬆愉快心情,我們到達一家預訂好的旅館登記入住。

這家旅館外觀雖然有點古老舊貌,但他們的招待服務無懈可擊。當晚我們在旅館老闆娘安排的晚餐裏,大夥著實的享受到頂級之服務。我們還幸運的嚐到,當地著名之「鳥山料理」中的烤地雞。食材是飼養百餘日之放山雞,利用炭火燒烤得外皮金黃香酥。內裏則是肉嫩多汁,視覺與味覺之享受無與倫比。

雖然這次只是短暫之旅,卻是我最滿意的一次安排。酒足飯飽之餘,就在微風細雨中,渡過了一個美妙的河津之夜。河津,河津,河畔之渡津。春際的櫻紅繞我與她結緣。儘管只有一次之旅,印象深澇永難忘記。

若是說到日本人,他們幾乎都是愛面族喜好面子。表面看來,他們花錢好像很大方,其實不然。骨子裡他們非常勤儉克己,甚至有些家庭節省得十分離譜。常年以來之經驗裏知道,日本商人來台努力吃喝,即便是滿頭大汗,他也不會稍停吃的速度。有些日商代表更過分,要吃要拿還會要求粉味招待。

可是台灣朋友去到日本找他之時,在電話裏往往會接到說,他人已經外出公差,或者直說不在家的回覆。如果不幸被逮著了,想要好好吃他一頓,那是要比登天還難咧。每次我對台灣朋友提及此事,朋友都以為我是鐵公雞怕人吃,才會提出這聳人聽聞的說法。待至某日他受到相似待遇之時,這才呼爹喚娘的叫苦連天。

我那位名古屋商友小林君,每回來台吃我吃得大汗淋漓,我去日本找他之時,招待我的不是壽司拉麵就是屋台小吃。明知這種待遇極不公平,但是為了生意著想,只好忍氣吞聲的自己吸收,因為這是為了生意必須付出之代價嘛。

日本人所謂的「屋台」,其實它就是一種夜市型態的攤販行列。早年的日本屋台攤販,都是利用一種叫做「里阿卡」的手推車擺設,目的在於隨時需要移動之方便。這種攤販行動靈活節省成本,而且方便於土地利用活動自在。

現在之屋台攤販,則是使用小型卡車作為舞台,但也有在固定地方擺設攤位者。這種屋台攤販之機動性大,比起里阿卡實在方便太多啦。他們使用的小卡車,係採貸款或者互助會方式取得。還款期之長短自訂,輕鬆還錢壓力不大。

每天黃昏屋台攤商開始活動,在政府允許的地點集中管理。掛燈一亮營業開始,販賣之貨色包羅萬象。絕大部分是民間小吃,古今流行之口味在此皆可找到。屋台的顧客份子複雜,男女老幼都可見到。

早年只有中上年紀者光顧屋台,吃些小吃喝杯小酒打發時間。這干人等因為工作心境不好,或者迴避鄰居異樣的目光。他們每天固定時間出現,一坐開便是吃喝直至八、九點鐘才帶著微醺離開。

日本人的觀念很詭異,先生下班就直接回家,常會被認為先生不受上司垂注,要不是就被認為他在公司無足輕重。爲了迴避這些無謂的眼光,寧可在屋台留連打發時間,也不願意早早回家接受白眼,尤其家人的眼光更是令人難受。

有些家庭主婦的觀念也很奇怪,她認為丈夫太早回家,在公司裡必定不得人緣,或者表示,她的先生在公司裡地位低下。就是因為這種觀念作祟,所以,培養出日本之屋台文化,而且它還持續綿延甚久,直到今天依然可見到它的身影。

新世代的年輕人,他們光顧屋台之心情,與中老年紀者進入屋台之心情大為不同。年輕人進入屋台的心理因素,僅只為了紓解工作壓力關係。他們深處在生活壓力的中心,天天過著緊張的壓力生活。因為屋台消費較省,所以,屋台小吃就成為他們宣洩壓力的地方。在這裡可以放浪形骸無人干涉,況且大家心情一樣無可厚非。壓力紓解之後回家呼呼大睡一場,明早起床又是活蹦亂跳的小夥子啦。

這些年輕小夥子,上班一條蟲下班就變成一條龍。走入屋台小吃的攤位上,點東叫西精神輕鬆愉快。三、五好友坐下一起喝酒,碰杯喧嘩打屁閒聊毫無遮攔。天天如此,年年如斯。直到退休離開工作崗位,每天的功課幾乎是一成不變。

由於屋台的收入是現金,利潤豐厚令人眼紅。因是之故,日本已有大型百貨公司跟進。她們在公司樓層畫下空位,招商設立類似屋台之小吃單位。聽說這種小吃單位的收入,並不輸給一個名品的專櫃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