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高中地理讀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城市,知道她是亞洲進入歐洲之門戶。投入貿易之後,每去歐洲非洲都會與她見面。這座城市環境優美水運發達,因此對她留下深刻之印象。課文內又說到荷蘭人「填海造陸」之功夫,更是讓人有著想要前去一看之意念。

荷蘭商友史西弗曾對我說:「上帝造人,荷蘭人造陸。假以時日,須德海域將會成為荷蘭的土地啦。」須德海之面積有多大我不清楚,但史西弗的說法我卻不敢予以否認。其實,對於他的說法我不敢否認,原因是荷蘭人的耐心和毅力曾經領教過。依照荷蘭人努力不捨的精神,興許真的能夠達致他們的願望哩。

一般人旅遊荷蘭重點,莫不是著重於她的名勝古蹟或城市風光。但是在下個人之旅遊習慣與眾不同,因為在下認為荷蘭之美儘在她的鄉下。風車、木鞋、鬱金香、它們都是荷蘭的代表性物品。

風車是排水動力來源,木鞋則是塡海造陸行走所需之穿具。而碩大美麗的鬱金香,它幾乎就是荷蘭最具代表性的國花嘛!通常新造之陸地土質不佳,鬱金香因而成為新陸地之土質改良主角。

新陸地之土壤只有鬱金香活得最自在,它們不怕土質貧瘠或海水太鹹。儘管海風拼命吹襲,它們依舊活得欣欣向榮百花競放。這些資料都是史西弗之告知,其中若有不符之處與在下完全無關。

自從史西弗帶我遊覽過桑斯安斯風車村之後,我對荷蘭的風車產生出濃厚的感情。每每見到風車形象,內心便會升起一股熟悉的感覺。而荷蘭風車村之風車,起自何時無案可考?僅知它的全盛時期,風車村一帶擁有萬座風車,不過沿傳到現在僅剩千餘座罷了。

這些風車屬性公私擁有都有,但它們都已被政府列為保護古蹟。這些風車在其存在的歲月裏,一概由政府統籌管理與維修。而這些風車之工作能力與壽命之長,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在這裡有幾座年齡超過兩三百年之老風車,但它們依然操作順利毫無老態。

荷蘭桑斯安斯風車村(Zaanse Schans),位於阿姆斯特丹市之北方。她是瀕臨薩安河岸一個寧靜的小村莊,由於當地的建築都喜歡綠色,因此她有一個叫做「綠村」的雅稱。村子內有數座高齡老風車,它們都還能夠順利的運轉使用。

塞安河蜿蜒流水寧靜的通過,整座村子寧靜毫無喧嘩。早年它們是這裡磨粉、汲水和鋸木動力的供應源,近年他們將會成回節能減碳之主力。當地政府大力維護這些老風車座,希望它們能夠繼續爲鄉村出力貢獻。

而這些老風車之造型各不相同,外觀之刷色亦各自千秋。其中一座老風車,外觀畫上類似眼睛之圖案,猛一照眼讓人有著對我微笑之感覺。友人史西弗自以為是的解釋說:「那幅圖案是在歡迎遊客光臨的意思!」

真相是否如友人所述說的?那只有老天爺知道啦。我們在導遊人之引導下,遍遊了風車村內所有的景緻風光。是日遊畢風車村的景緻之後,我們驅車回阿姆斯特丹市區。途中友人順道帶我去參觀一座,他家親戚所開設的起司乳酪製造工廠。

他將車子轉上工廠道路之時,距離還有數百公尺之遙,我的鼻端便已聞到一股起司特有之氣味。說臭非臭但其氣味令人難受,我用手帕掩住鼻孔,友人卻一路深呼吸享受其味。

他問我是否不喜歡起司,我就老實告訴他:「從小我就討厭它的氣味!」友人聽了我的答覆,腳踩油門將車子加速前進。

車子在警衛室前被攔下,友人和守衛人員嘰嘰呱呱一陣討論過後。這才掀起守護柵欄讓人車入內。停好車子之後,兩人下車直接走進工廠。這座外觀不大的風車間工廠,裡面竟有一大票的歐巴桑在工作。

突然一個場景讓我大吃一驚,我不小心瞄見有女性工作人員,將工廠出產之起司當成坐墊。而她們坐過的起司成品,上端也有一個起斯特有之凹槽,看上一眼那凹處與婦人臀坐之形狀相似。如此景象讓我親眼見過之後,對於起司更是拒以千里之外。從此之後,我也對起司完全絕緣啦。

荷蘭阿姆斯特丹,她是一座美麗又迷人之城市。風景幽美,人群和樂,每每光臨這裡,多多少少總會有些許驚艷之處。拜受轉機落地簽證之方便,每次轉機等候之時間,只要超過四小時以上,我都會利用此項方便,通關走出去四處閒逛一番。

1992年5月中旬,我自葡京里斯本商訪結束,準備轉機去奈及利亞工廠探視。一行三人趁著轉機空檔出關,前去參觀在地朋友介紹之超迷你藝術博物館。我們從機場服務台上,問清楚迷你藝術博物館的地址方向之後,電話給在地荷蘭商友史文生,請他當嚮導帶領我們前去參觀。

經過一番尋覓與折騰,我們終於找到了這家,外觀不甚起眼的迷你藝術博物館。買過門票之後,我們走進博物館內參觀。進入館內史文生開始一路介紹,因為他對西洋畫家十分熟悉,所以,有他之導引介紹,我們省下了不少揣摩猜測之時間。

這家博物館主人是位藝術經紀人,夫婦倆經營藝術買買已有數十年之經驗。由於他倆對藝術市場分常熟稔,認識許多藝術家且接受他們之委託,故爾家中存放與典藏許多藝術家之作品。為了宣傳之需要,他們將委託之作品拍攝成5x4吋之照片存檔。

史文生對我們說:「博物館主人名字席斯丹尼爾,目前館內典藏四百多位藝術家之作品,作品之數量高達一千多幅之譜。」他又說:「館藏之所有作品,涵括世界第二次大戰前後之藝術家傑作。名家畢卡索之作品,館內典藏不少。

由於夫婦倆對作品之保護措施良好,所以,引來不少大藝術家之委託與作品照片之捐贈。」館主丹尼爾之建館構想,來自一次搬家觸動之靈感。再奇舊屋搬遷之前,夫人從他們諸多照片之中,選出卅多幅某藝術家之作品相片,做一次別'開生面之專題展覽。

當時夫人印製一百五十張腰慶卡,分送邀請一批摯友準客戶前來參觀。萬萬沒想到這次的邀請,竟然獲得出乎意料之外的大滿貫回響。這次成功之小型展覽,激發了丹尼爾籌設超迷你藝術博物館之構想。

於是在他們積極的籌劃進行之下,全球第一家超迷你藝術博物館誕生啦。這次我們參觀這座博物館,承蒙史文生商友之引介,回到機場進入海關之前,我們再三的向他道謝。因為有他詳細的介紹,讓我等藝術門外漢,享受了一次相當滿意的藝術饗宴。

目前這座超級迷你藝術博物館,她穩坐世界唯一之席位。她以其特殊的展示方式,將許多藝術家推薦給參觀者。無形中它變成一位最佳推銷家,藉其特殊展示方式,將每個藝術家介紹給大家。

丹尼爾夫婦這種高瞻遠矚之做法,獲得許多藝術家之讚揚。許多知名之大藝術家,紛紛將自家作品縮影捐贈典藏。據悉;夫婦倆正努力整理所有捐贈或委託之縮影照片,將之分門別類做成擋案典藏氣來。

館方將依各個藝術家之特性與專長,結合視訊與音響之功能,做成轉題式的推薦介紹。待所有之正理工作完成之後,輪番依序邀請藝術家本人到現場,一起與自己的作品共同推出展示。

如此一來,不但能讓每位藝術家之作品和本人與世人見面,而且透過面對面之實際對話,將自己的藝術理念,明明白白的向世人傳播。夫婦倆的辛苦,讓館方獲得許多料想不到之回報。

根據史文生之敘述,這家世界唯一的超迷你藝術博物館,藉著藝術家本人與作品專題方式,回回以不同之人與不同作品之展示。為館方招睞更多的參觀群眾湧入,之後再經由「大家告訴大家」之傳播威力,不但打響了這座迷你藝術博物罐的知名度,並還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邊際效益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