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在五分埔的日子過得真快,還記得昨天才去國校報到,轉眼間就是暑假要升上二年級了。今天高興的拿回成績單,晚上父親下班卻帶回一顆震撼彈。因為老二剛出生不久,加上父親工作上的調整,我不得不去銅鑼外婆家暫住,並且必須轉學借讀於銅鑼國校。

要住外婆家我很高興,但要借讀可就有點麻煩。但是不用去管那麼多了,反正父親任何的決定,家裡從未有人可以推翻它。我仍過我日子,只需廳命行事就可以啦。今日愁來今日擋,明日憂來明日休。活在當下最聰明,些許小事何足掛齒。

是啊!提起外婆家我的渾身細胞不禁雀躍起來。從小我就很佩服外婆,她老人家一字不識,走南闖北從未走失或找不到回家之路。記得二弟出生之時,老人家獨自從銅鑼搭火車到松山,大字不識幾個,可能自己姓名都寫不齊全,她竟然有辦法找到,第一次光臨的鐵路宿舍我家。

當老人家手提著糯米和雞隻,孤獨的出現在我家門前,我竟猛揉明眼以為是在夢中。接著一聲「阿婆!」的驚呼,吵醒了數夢中的母親。母親匆忙下床看見外婆,雙眼淚流滿嘴嗚咽,竟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那天正好是二弟滿月之日,母親正在為無錢買糯米燜油飯請客而煩惱。沒想到外婆與母親似乎心電感應,拿來了十餘斤糯米,來得正是時候,恰好派上用場。母親激動得嚎啕大哭,我也站在一旁流淚相陪。

外婆放下手提之物,將我母子摟於懷內,溫言細語的安慰著我們,那股溫暖至今依然讓我難以忘懷。當天父親下班回家路上,一路思考如何渡過這個難關?前腳剛剛踏進家門,聽到外婆的笑談聲音,有如孤軍獲得支援而興奮不已。

外婆長相和煦平易近人,不論家中狀況如何惡劣,她總是笑臉迎人絕不將苦楚寫在臉上。因是之故,鄰居從不知道外婆家裏如何的窘困。老人家的團臉佈滿著慈祥紋理,左鄰右舍不論大小都很樂意親近於她。

自從外公過世之後,她一人不畏艱辛,獨肩挑起家計面對生活。雖然辛苦終日毫無怨言,鄰居莫不稱讚她的脊椎骨挺硬有擔當。那年稻田裏歉收狀況十分嚴峻,家家缺糧情形嚴重,外婆家當然也不例外。然而在此情形之下,外婆僅憑一個婦道人家之力,竟也帶著一家八口渡過難關。

我最喜歡跟著外婆上街,逛完街店探望過親戚之後,她會帶我去火車站前的飲食店,叫一碗粄條湯給我當點心。飲食店老闆娘阿桂嫂是遠親,經常不收外婆的錢而被訓斥。外婆常用「相請勿論,買賣要分」這句話像在說教卻又溫馨,老人家一臉嚴肅讓阿桂嫂不敢不收下它。

老人家說話不慍不火,不怒自威,但在教訓人家之時,每個被教訓者都會認真的聽她說話,沒有一人會對她反駁。一些晚輩若是過度調皮,當街她也不會饒過那傢伙。某日上屋的阿將仔在街上欺負他人,湊巧外婆路過喝止他的行動。

外婆當街大庭廣眾之下,狠狠的訓了他半小時之久。他人站在街道上,被太陽曬得頭昏腦脹,但是他不敢開口叫饒。此事傳開之後,阿將仔的父母非旦沒有興師問罪,夫婦倆反還專程到家裡來替兒子道歉咧。

敦親睦鄰是外婆之拿手,任何在兇惡之鄰居在外婆面前,伏伏貼貼不敢有所囂張。外婆居家附近有一女性惡鄰居,某日她在屋側巷道上對著鄰居撒潑示威。她兇惡囂張的阻擋別人的通路,不讓鄰居通過她家的旁側小路。

鄰居不想與她起爭執,低聲細語懇求惡婦讓他通過。萬沒想到惡婦更大聲音咆哮,遠遠望見外婆走來,兇惡的咆哮聲音嘎然停止。原來她曾經被外婆訓斥過,這會兒見到外婆咆哮立即停止。由此可見,「一山還有一山高,一人總有一人剋」之說法全然無訛。

銅鑼灣是外婆的家鄉,它就是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苗栗縣銅鑼鄉。此地位於後龍溪與大哪扒溪之間,形成的一塊像似蚌殼型的小台地。乾隆年間這裡被稱做「銅鑼灣庄」,日據時代沿用此名,待至國民政府遷台施行地方自治,它就劃歸苗栗縣轄屬之銅鑼鄉。

當地的歷史歷經遞嬗傳承,始終維持著客家淳樸的風貌。人文風俗一成不變,承先啟後與世無爭。年代久遠甘醇尋味,迄今人情味依然是深濃不化。這裏的地形左右皆為河流圍護,地形高亢田地少,故爾經濟作物不多。除了早年之張數與山產之外,最近才有杭菊害其他經濟作物之栽培。

每年「九降風」吹起之時,風勢淩厲長驅直入。當地人對這種季風習以為常,天天依然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莊稼生活。銅鑼鄉地理氣勢大致來說,還算是個山明水秀的好地方。至於人傑地靈方面嘛,亦曾出過幾個讀書名人罷了。

「雙峰草堂」之吳子光,「東寧才子」丘逢甲,都是能詩能文之士林才俊。而丘逢甲此人,更是「台灣民主國」創建者之一。當地除輪人出名之外,開拓先賢如吳琳芳與吳陽興等諸人,其篳路褴褸之開闢精神,堪為鄉人學習之楷模。

「關帝廟」與「媽祖廟」是地方信仰中心,每年神誕之日,外出遊子必然回鄉共享熱鬧。是日平靜之鄉道村圍,必然是人潮洶湧熱鬧滾滾。「大眾廟」聽說是陰神,專門收容義民無主魂魄。

國軍來台進駐銅鑼之部隊,犯罪官兵判定死刑者,不論階級關在一起。槍斃之前全都集中於此。天井叮咚釘棺材,隔廂就是那些死刑犯。我與表弟曾去偷看他們死前狀態。印象極為深刻,就連夜夢也會夢見那種場景,醒來枕頭衣服都濕透咧。

銅鑼台地耕地狹小,無論是農產或山產談不上豐饒。然而在居民辛勤耕作下,家家生活尚稱溫飽。外婆一家人口不少,僅靠一些三七五耕租地維持生活。每每捉襟見肘不是好過,因此才會有沙埔田之開發。

就在一家人努力之下,開闢出三分多的沙田。此田初期土壤少砂石多,因此未能增加米榖產量。之後,一家大小天天挑些壤土攪拌其中。如此一來土質獲得改善,沙田也可以種植稻穀啦。這些沙田收穫不多,但對生活不無小補。